第64章 一個敏感的問題(1 / 2)

傍晚,薑南影特意換一身醬紅色的秋裝。這是一套裙裝,很得體,把薑南影嬌小的身材裹出動人的曲線。一雙淺腰棕色羊皮軟靴子,襯托著這似水蓮花樣的身姿。薑南影臨行前,特意到附近美發店把頭發梳理一下,用一個蝴蝶藍的寬邊發卡,把烏黑的頭發束在身後。當薑南影這身優雅的打扮,出現在何有為眼前時,何有為眼睛頓時有些失常。他凝望著薑南影,語言幾乎停滯一般。直到服務員來到桌前點單,何有為才回過神來。薑南影要了一壺銀雪麥綠茶,並點了兩份點心。薑南影問何有為還要點什麼。何有為說:“我等一會來碗香菇清湯雞絲麵就可以。”一壺麥綠茶端上來。茶葉翠綠卷曲,茶葉尖帶著點雪樣白色,各個垂直在透明的水色中輕微浮動。薑南影給何有為沏上一杯,頓時茶的清香味四溢,縷縷茶水熱氣,在古香古色的包間裏漫溢開來。“好茶!”何有為先是把茶杯端在鼻子前細細聞一番,然後品嚐一口道。“我喜歡‘銀雪麥綠茶’的名字。還有這茶衝泡在杯中的姿態和顏色。隻觀賞,就別有一番風味。”薑南影說。“你觀賞茶,茶也在欣賞你啊!”何有為調侃道,“茶如其人。人如其茶。中國文化講究茶道,品茶也會品味出一種境界。”“好。我今天倒要聽聽你品此茶的境界。”薑南影說。何有為笑了笑,說:“此茶宛如其名。淡雅靜怡,亭亭玉立。麥綠顏色,似乎還粘裹著四月田園的清風。頭頂一絲銀白輕紗,優遊自然,立於杯中。這是一杯情感茶。人生真情滋味正是如此。情至深處,淡靜而出,可謂真情所至;這也是一杯人生境界茶。澹泊疏遠,與世無爭,妙趣無限啊……”“品得妙!”薑南影興奮地說,“經你這樣一說,這茶的味道又多了幾分濃淡相宜的詩意。你是懂得茶道的人。來,今天我們可要多喝幾杯。”薑南影舉起茶杯,與何有為的杯子互敬想碰了一下,然後暢快地喝了一大口。“慢。”何有為說,“好茶要細品,方才出滋味。慢杯茶,猛口酒。正如人生,有時須快節奏認識,有時需要慢節奏等待。品人也是如此。”“那好,今天就請你先品論一下我。看看我在你的心目中是什麼滋味的‘茶’?”薑南影說。“嗬嗬,茶我敢品個一二三,惟獨不敢品你薑南影啊!”何有為說。“為什麼?”“茶是自然之物,其品質單純明了。人是世俗之物,即使再淡泊悠然,也難免粘連世俗味道。因而,雖然茶如其人,但兩者之間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今天我不計較世俗。依你隨心所欲,隻管評論,好的、不好的我都願意聽。不要隱瞞就是。”何有為見薑南影如此誠意,也就無所顧忌什麼,說:“你的本質與麥綠茶是一致的。但你畢竟是隻身與商場裏的人。你所釀造的茶質,還帶有不甘寂寞的相爭。這是我們人生始終得不到像茶一樣衝泡進沸水中,但始終能保持麥綠顏色的鮮活姿態。但你還是在努力保持這樣的姿態。在關鍵問題上,有一種淡定自若,用一種人生的平靜,去贏得屬於你應該得到的那份光榮。你外表柔軟,內心卻柔韌;你處世遊刃有餘,關鍵問題卻果敢勇為。既有女人味,又比失其幹練風度。如何?我隻能品到此境界……”何有為細抿一口茶,打住話題。薑南影望著何有為,凝視了好一會,說:“你很會品人。我的內心的確很柔韌。無論遇到什麼事物變故,我都能始終如一堅持下來。即使為此付出代價,也在所不惜。”“這正是你獲取成功的基礎。人生無非就兩種境界:凡俗與超脫。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往往要凡俗多一些;而在物質生活裏,我們卻要超脫一些。無論怎樣,隻要我們不改變本色,活著就非常有意思。”何有為說。“所以,我們得時常頓悟。在凡俗與超脫之間頓悟。你的覺悟比我深刻。感謝你的茶道,讓我的眼界大開。今天,我算是真正悟道麥綠茶的真味了!”薑南影開心地說。“嗬嗬,女人要品才有味道。男人要悟才有結果。值得品位的女人,永遠都像這杯麥綠茶,看起來青綠透明,喝起來清心悅目。”何有為說。“我可悟不出來你。所以不會有結果。不過,你也值得一品。但你不是茶,而是一杯很濃鬱的咖啡。隻能品其濃香,而看不清實質。男人應該這樣。智慧一些,看不透徹,是吸引女人永遠的謎麵。”薑南影話裏有話。何有為點了點頭,不作回答。他們靜默了好一會,才展開別的話題。何有為談起工作上的事情,問薑南影下一步如何與創弘進行深度合作。薑南影說:“上天有眼,還是成全我薑南影的,沒有在邁進創弘第一步給我設置難以逾越的關口。現在第一步是跨進來了,下麵的路子得一步一步紮實地走下去。我的任務主要是電控設備製造。目前,設備的部件和組裝線路已經摸排清楚。下一步就是將所有部件例出單子,向總公司報價。然後根據部件生產商,聯係采購。每個環節都非常清楚。關鍵問題還是技術力量的配置。工人得培訓,組裝製造不能馬虎,質量應該與進口設備看齊或者在精細程度上更上一層樓。我的家底就這些,今天全部亮給你,還請多指教啊!”何有為給薑南影滿上一杯茶,說:“行。你的工作思路很清晰。該考慮到的問題都想到了。隻是有一點你要慎重考慮。那就是產品報價的問題。購銷是最敏感的環節,你所定的價格,最好不能超過原來進口設備的基本價格。寧可少賺一點,不能讓他人在後麵說三道四。”薑南影說:“你提醒得好。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思索。部件的采購的確是一個敏感的問題。我們例出的單子,必須經過創弘的認可。因而,報價必須遊刃有餘。不超過原來進口設備的報價是前提,而且,我還想多壓一些價格。我主張薄利原則。一台設備製造出來,能有小賺就可以。與創弘合作第一關,心態需要放平才行。不然,在利益方麵失去平衡,人就很容易找不到方向。”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