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碧芳給羅任宇介紹完後又讓羅任宇將齊龍、齊虎和黃芸介紹給幾位老人,眾人這才向山內行去。
走了沒多遠,首先進入視線的是一座仿明、清的牌坊,飛簷翹角的造型,讓矗立在路中央的牌坊顯得十分的醒目,雖然離眾人還有兩、三百米的距離但仍讓人清晰的感覺到它的高大挺拔和古樸典雅,牌坊正麵是郭沫若題寫的“天下名山”四個蒼勁渾厚的大字,據說這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牌坊之一。牌坊高大約十七、八米,有二十多米寬,將道路分成了三列,整個牌坊采用銅筋混泥土結構的仿木建築形式,牌坊兩側,有眾多古榕相襯,顯得雄偉壯觀;道路兩旁的行道樹,整齊蔥鬱,宛如儀仗隊恭迎佳賓。從這裏向縱深望去,群山雲霧繚繞、重巒疊翠。走過牌坊回望,牌坊背麵是“佛教聖地”四字,這是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手書的。
過了牌坊後,緊接著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金碧輝煌、氣勢雄偉的銅亭,這銅亭便是有名的峨眉“第一山亭”了,不過讓羅任宇奇怪的是,這亭子的四麵竟然分別有著一塊不同的匾額,這讓他很不解,於是他向任碧芳問道:“奶奶,這亭子怎麼會有四塊不同的匾額啊?”
“哦,這四塊匾額,可都是來曆的,這第一塊呢,上邊寫著“第一山”,這“第一山”的稱謂呢,來自古代魏晉時期一位從印度過來的和尚,以前凡是修佛的人都知道中國有四大佛教名山,是佛教的聖地,各地的和尚們都很向往,峨眉山便是這其中之一,印度當時稱中國為“震旦”,意思為日出之方,這個印度和尚在遊覽完峨眉山後,發現峨眉山無論風景還是佛事都是其他名山無法比擬的,於是稱讚峨眉山為——震旦第一山,意思是中國第一名山。”任碧芳指著“第一山”的牌匾向羅任宇解釋道。
“哦,原來這第一山還是由外來的和尚得來的啊,難怪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呢。”羅任宇說道。
“嗬嗬,寶寶,這不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而是因為當時國外對峨眉山的了解,大都是由這些外來的和尚傳播出去的,峨眉山在國外的名聲也都是這些外來的和尚傳出去的,所以這塊匾額在以前可是象征著世界對峨眉山的認可啊。”任碧芳笑著向羅任宇說道。
“哦,原來還有這層意思啊,嗬嗬,我知道了。第二塊寫著峨眉山,奶奶,這第二塊寫著峨眉山的匾額,我知道來曆。”看到寫著峨眉山的匾額,羅任宇馬上想起剛剛看的風景區地圖後麵關於峨眉山名字的傳說。
“哦,是嗎?那你說說。”任碧芳笑著向羅任宇問道。
“好啊!”於是羅任宇便按照剛剛看到的,說了起來:“從前有一位神秘的畫家到峨眉山來遊玩,借宿在山上的一間廟裏,廟裏的和尚也是個喜歡書畫的人,於是對畫家款待的特別的殷勤,在畫家要走的時候,畫家要給他住宿和飲食的錢,那和尚是堅持不收,畫家看和尚也是個喜愛書畫的人,於是為他畫了四幅畫,然後鎖入箱內交給和尚,並告訴和尚,在他走後七七四十九天的時候,再打開箱子把畫掛出來。可等畫家走後沒多久,和尚覺得,好畫要大家欣賞才有意義,藏在箱子內有些可惜了,於是他便把畫拿了出來,掛在了房間裏。當天,等他作完功課回到房間的時候,卻發現屋子裏多了四位美貌天仙的姑娘,而四幅畫卻不見了,和尚看著這幾個姑娘覺得麵熟、又覺得很奇怪,在他仔細打量後才發現原來,這四位姑娘便是原先畫家畫中所畫。當他剛想問個明白的時候,四位姑娘卻撥腳向外跑去,可和尚還有很多疑問想問個明白,哪能就讓四位姑娘就這麼走了,於是,和尚就在後麵追。三個姐姐跑得快點,跑到前麵去了,四妹跑得慢,落在後麵。姐姐們回頭一看,見四妹還在後麵,就停下來等她。這時,和尚已經追上四妹,抓住了她的裙角,看到自己被一個和尚抓住了裙角,又無法脫身,四妹覺得羞愧難當,於是就便成了一座山峰,三個姐姐見四妹變成了一座山,也變成三座山等著她。四姐妹變成的四座山峰,一座比一座美。後來人們就把娥眉的“娥”字改寫成山傍的“峨”字。大姐就叫大峨山,二姐就叫二峨山,三姐就叫三峨山,四妹就叫四峨山。於是峨眉山的稱呼便傳開了。奶奶,這個故事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