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報國寺出來,時間已近中午,坐車回到賓館,吃完午飯,稍稍休憩了一會兒,眾人便又驅車來到距報國寺一公裏外的伏虎寺。
一下車,便見一高大的木質牌坊矗立於麵前,牌坊上寫著“伏虎寺”三個大字,牌坊下是一條水聲潺潺溪水,溪上橫架著三道廊橋,聽導遊小姐介紹,這條溪水叫做虎溪,那三道廊橋分別叫做“虎浴”、“虎溪”、“虎嘯”,據說古代的時候,這裏常常有猛虎出現,造成很多人傷亡,一位高僧在此建造了寺廟,用以鎮住虎患,寺廟建好後虎患果然消失了,於是人們便稱這座寺廟為伏虎寺。
過了“虎嘯”橋,穿過一片楠林,高坡處又有一座“布金林”牌坊,據說是僧人根據佛經故事取的名,穿過牌坊就是伏虎寺了,伏虎寺又叫“虎溪精舍”是峨眉山佛學院所在地,也是著名的比丘尼道場。
比起報國寺,伏虎精舍要冷清得多,寺內佛像設置供奉與其他寺廟也大同小異,但它的大雄寶殿顯的非常高大恢宏,殿中有巨柱十二根,直徑三尺多,讓人難以合抱,導遊小姐說,這兒的大雄寶殿,就是全山的寺廟都無法與它相比。站在寺中,四下觀望,隻見普賢殿和大雄寶殿以及兩邊廂殿接脊搭簷,構成一個大天井,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頗似四合院,但絕對是巨無霸級別的版本。
這時,導遊小姐指著這個大天井問道:“你們看這些廟宇的屋頂有什麼跟其他地方不同的嗎?”
眾人順著導遊小姐的指引,向屋頂看去,屋頂的造型與其他的沒什麼區別,隻是,總是覺得少了點什麼,正當眾人還在思考的時候,羅任宇想了想說道:“好象太幹淨了點。”
導遊小姐眼睛一亮,心中讚歎道:這小孩的觀察力好強啊,這麼多年,很少有遊客能這麼快說出答案的。
這時齊虎有些懷疑的向羅任宇問道:“小宇,這也算答案?”
羅任宇反問道:“這為什麼不能算答案呢?,虎哥,你不覺得在這四周都是參天大樹環繞的寺廟裏,屋頂這麼幹淨很奇怪嗎?”
聽羅任宇這麼一說,眾人也都覺得屋頂這麼幹淨有些可疑,齊虎雖然也覺得這現象有些可疑,但嘴裏仍在狡辯著:“這有什麼的,說不定是寺的那些尼姑們愛幹淨,經常上房打掃的結果呢,你沒看這裏有很多尼姑,而且還都很年輕,跟導遊姐姐的年紀差不多,聽說年輕的女孩子都愛幹淨,也都喜歡打扮,你看導遊姐姐不也是這樣。”
齊虎的一席話說的導遊小姐的臉立刻紅了起來,看到導遊小姐有些尷尬,齊龍狠很的敲了齊虎幾個毛栗子,訓斥道:“虎子,你什麼時候學會胡說八道了,哪有你這樣拿別人打比方的,也不動動腦子,這房子都這麼高,就是有梯子也不一定上的去,而且都是老房子了,就是上去了,那些房瓦也不一定能承受住人的重量呢,還怎麼打掃啊,你的猜策肯定不成立,你還是老老實實的聽聽小宇怎麼說的吧。”
被教訓過的齊虎,灰溜溜的站到了一旁,不停的揉著被齊龍敲過的地方,把嘴閉的嚴嚴的,什麼都不敢說了。看到齊虎的樣子,大夥都樂了,這家夥還真是個活寶。
通過一番仔細的觀察和拿出旅遊地圖對照後,羅任宇終於找到了屋頂這麼幹淨的原因了。原來伏虎寺所處的位置正對著不遠處的一個風口,由於伏虎寺內建築成四合院狀,所以當從風口吹來的風在經過伏虎寺的時候,很自然的形成了氣流回旋,正是這些氣流回旋帶走了屋頂的灰塵和落葉。
羅任宇的一番解釋,讓眾人恍然大悟,紛紛誇獎羅任宇心思敏捷、觀察入微。胡慎之也對羅任宇小小年紀就能在雕刻上取得那麼大的成就,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過了大雄寶殿,左邊是“禦書樓”,清靜典雅,是珍藏皇家所賜經卷的地方。右邊為“華嚴塔”塔亭,塔體內外鑄有《華嚴經》經文和眾多的佛像,塔亭後麵是羅漢堂,內有五百阿羅漢的雕塑。
離羅漢堂不遠處有一片密林,密林當中有一座蘿峰庵,這蘿峰庵也叫龍鳳庵,是伏虎寺的靜室,裏邊供奉著“西方三聖”,即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庵後修有“普同塔”,是安放僧人圓寂後所遺骨灰的地方。據說這裏還有一種蝴蝶叫“枯葉蝶”,從形態和顏色上看,極其象一片枯葉,隻要這種蝴蝶停在枯枝上,就很難發現它的存在,這本事與變色龍還真有的一拚。
聽導遊小姐說,這裏每當晴日即有淡雲輕抹,形成一大景觀,故稱“蘿峰晴雲”,是峨眉山十景之一,隻是羅任宇他們的運氣不太好,今天是個陰天。
從伏虎寺出來,眾人又來到對麵二坪山頂上的善覺寺,善覺寺是座幽靜的小廟,相傳天皇在那裏授道於軒轅黃帝,故又名授道台。
善覺寺原來還有個名字叫降龍院,與對麵的伏虎寺遙相呼應。“降龍”、“伏虎”本是顯示佛法為生靈除害的威力,但在封建社會裏,“龍”是帝王的象征。所謂“真龍天子”,“降龍”當然是犯諱的。善覺寺的名字據說是康熙根據佛經中“善哉!覺哉!”的意思給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