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夏季常見的6類疾病
生活
作者:祁明
夏季天氣炎熱,人們出汗多,胃口差,不適應高溫天氣,導致出現很多疾病,細菌性痢疾、熱中風、熱感冒等等都是夏季比較常見的疾病。那麼,夏季該如何預防各類常見疾病呢?
細菌性痢疾
腸道疾病是夏季的高發病,而細菌性痢疾是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之一。據專家介紹,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裏急後重,膿血樣大便,部分病例可出現發熱等症狀,症狀嚴重的可出現高熱並伴有感染性休克症狀,有時出現腦水腫和呼吸衰竭。
它除了和天熱人們喜歡吃生冷食品引起腸胃功能紊亂有關,還與蒼蠅繁殖活動有關。除去這兩個方麵,一般是通過飲用或食用被痢疾杆菌汙染的水、食物傳播,易發生食源性爆發,也可通過日常生活接觸傳播。
【如何預防】預防細菌性痢疾要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變質食物。製作食品時應生熟分開,已經烹調好的食品不要再放回盛過生食品的碗內,餐具、食物等要做好洗滌消毒工作。另外,要少吃油膩,多吃清淡食物,不要吃隔夜菜,打開的水果,如西瓜盡量要一次吃完或用保鮮膜將其封好後,再放到冰箱裏保存,即使放到冰箱裏,時間最好也別超24小時。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發於5歲以下兒童,症狀表現為發熱,手、足、口腔、臀部出現皮疹或者皰疹,少數患兒會並發肺炎、腦炎、心肌炎等,甚至導致死亡。除通過消化道傳播外,患者說話、打噴嚏、咳嗽等都可以傳播該病。另外集體生活中使用共用的玩具、餐具、密切接觸都可能造成疾病傳播。5~7月份是手足口病高發期。
【如何預防】在手足口病高發期間,家長要盡量減少帶兒童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護理、接觸兒童前,注意洗淨雙手;兒童的衣被要勤晾曬;注意室內空氣流通;嬰兒的奶瓶使用前後要洗淨消毒;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如果出現手足口病例,患兒使用過的玩具物品要進行清洗消毒,防止感染他人。
熱中風
每當炎炎夏日,中風病人就會劇增。中風是中老年人常見多發的腦血管病,中風的兩個高峰期,一個是0℃以下的嚴冬,一個就是30℃以上的盛夏,而在夏天發生的中風俗稱“熱中風”。
夏季氣溫高,人體會大量排汗,喪失水分,如果未得到及時補充,容易造成身體“脫水”。“脫水”會使血容量減少,血液黏稠,血循環減緩,微小血栓容易形成,對於患有高血壓、高血脂或心腦血管病的老年人來說,發生中風的概率自然會增高。
【如何預防】專家提醒,老年人夏季一定要及時補充水分,不渴也要多飲水,並且適當補充鹽分(每天每人攝鹽量不得超過5克)。半夜醒來時適量喝點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對預防血栓形成大有好處。空調溫度控製在27℃至28℃,注意不要直吹。並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