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一天我們檢查病情隻需要一次檢查
健康軍營
——973計劃“太赫茲波生物醫學應用”在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啟動,將從新的視角為檢驗醫學領域提供革命性科學手段
本刊訊(通訊員 何 雷)5月14日,由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牽頭獲得的國家973計劃“活細胞的THz波無標記檢測技術基礎研究”項目啟動會召開。作為國家重大基礎科研課題,項目共獲國家科研基金2000萬元,這也是西南醫院牽頭進行的第四項973科研課題。
檢驗醫學領域迎來革命性創新機遇
很多患者覺得身體不舒服,前往醫院就診,要準確找到病因可能需要做很多檢查,如X光、CT、核磁共振等一係列放射檢查,B超、彩超等超聲檢查,還有抽血化驗、病理學活檢等等。或許,在將來的一天,我們隻需要用一種檢查就能快速準確地給出結論。
據介紹,基礎科學的飛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醫學疾病診斷水平的提高,使現在的疾病診斷越來越迅速準確,診斷成本越來越低廉。盡管如此,目前患者要確診大部分疾病仍然需要通過醫學檢查才能確診,並有較長的等待結果時間。為了準確查出各類常見、不常見、甚至罕見疾病,西南醫院僅檢驗科就有1000多個檢驗項目。
“放射科、檢驗科、超聲科、病理科······這麼多的檢測手段、檢驗人員、設備試劑,都是對患者有用且必須的,但是很多科學家都有一個科幻的想法,我們能不能讓檢驗更簡單更一站式?”西南醫院檢驗科主任、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府偉靈形象地比喻,如果說一站式檢驗是科幻電影,現在檢驗醫學科學家做的事情,就是為這個科幻情節找理論依據和前提條件,先要有想法,未來才會有實現的可能。
本次973太赫茲技術研究項目,就是期望通過物理學、醫學等各學科頂尖科學家的共同攻關,讓科學家在生物醫學微觀和宏觀領域最終解釋各種生命現象,為疾病的診斷、治療、評估、監測和預警及後續藥物設計、研發、生產和評價帶來革命性改變。
太赫茲波技術在醫學上應用廣泛
“相較於現有醫學成像技術,太赫茲波光譜成像技術具有更獨特、更適用的物理特征。”府偉靈說,由於太赫茲波具有反應物質結構與性質的指紋特性,並且光子能量低,遠遠小於X射線能量,不會對生物大分子、生物細胞和組織產生有害電離,特別適合於對生物組織進行活體檢查。
醫院檢驗科教授黃慶介紹,與現有X光、核磁共振等檢測手段相比,太赫茲波的最大特點是能將檢測細致到細胞級別。
“如果把X光等檢測方法和太赫茲比作不同型號的相機,那麼太赫茲就具有像素更高、快門速度更快的優勢。”黃慶說,像素更高是由於太赫茲的頻率很高,所以其空間分辨率也很高。又由於它發出脈衝的時間很短(皮秒量級),所以具有很高的時間分辨率,時間分辨率就相當於快門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