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前期緊張綜合征
每在月經前出現煩躁不安、易怒、思想不集中、失眠、浮腫、乳脹或腹脹、腹瀉、溏清等一係列症狀而行經後緩解的異常情況,即為經前期緊張綜合征。
本病多見於平時性情急躁、易激動、常憂鬱的婦女,部分症狀又屬精神狀態改變,因此,肯定存在精神因素。至於其他症狀,像頭痛、浮腫、乳脹等,由於水鹽瀦留引起,與經前期體內雌激素/孕激素比值增高,也就是說雌激素過多或相對過多有關。
症狀輕者,經前注意勞逸結合,穩定情緒,忌鹽、淡食有益。重者,可酌服利尿劑、鎮靜劑或選用抗雌激素藥物。
心慌氣促的處理
在妊娠期間,為適應妊娠及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表現在呼吸時膈肌上下活動的幅度比非孕期增大,同時,隨著妊娠子宮的增大,腹肌活動度減少,胸部活動相應增加,由不自主的腹式呼吸改變為胸式呼吸,來補償氣體交換的不足,肺的通氣量比非孕期增加40%。懷孕期間,心肌發生代償性肥厚,心腔擴大,心跳加快。再者由於孕期母體的血容量比非孕時平均增加1500毫升,出現所謂妊娠生理性貧血,從而血液供氧能力下降。同時,由於增大的子宮使心髒向上、向左移位,心髒在不利的條件下工作。這些因素都加重了心髒的負擔,使得機體通過增加心率及心搏出量來完成額外工作。這些生理性的改變,一般不出現症狀,但遇活動量增多,就可出現心慌氣急。對此,孕婦不必緊張。要注意做適量的運動,運動時若遇不適,要立即停止。最好的方法是休息。充分的睡眠可以解除身體的疲勞,促進新陳代謝。
防治懷孕心煩
孕婦在妊娠期間,由於火熱乘心,熱邪擾心,則神明不寧,而出現煩悶不安、鬱鬱不樂或煩躁易怒等現象。主要分陰虛、痰火兩類。
(1)陰虛妊娠心煩:素體陰虛,孕後血聚養胎,陰血益感不足,心火偏亢,熱擾心胸,而致心煩。症狀:心中煩悶,坐臥不寧,或午後潮熱,心煩,口幹咽燥,幹咳無痰,渴不多飲,小便短黃,舌紅,苔薄黃而幹,脈細數而滑。宜用清熱養陰、安神除煩之藥膳治療。
①地黃棗仁粥:
原料:生地、酸棗仁各30克,粳米100克。
製作:棗仁研細,水煎取汁100毫升;生地水煎取汁100毫升。粳米洗淨,煮成粥加入藥汁,再煮沸。早晚溫服。
功能:滋陰、清熱、除煩,適用於陰虛所致妊娠心煩。
②黃連阿膠雞子黃湯:
原料:黃連5克,生白芍、阿膠各10克,鮮雞蛋2個。
製作:前2味加水先煎取汁,以30毫升沸水烊化阿膠,合並兩汁,打入蛋黃,攪勻,煮沸,每晚睡前頓服。
功能:滋陰、清熱、除煩,適用於陰虛所致妊娠心煩。
(2)痰火妊娠心煩:素有痰火積於胸中,孕後陽氣偏盛,陽盛則熱,痰熱互結,上擾於心,遂致心煩。症狀:妊娠心胸煩悶,頭暈心悸,胸脘滿悶,惡心嘔吐,苔黃而膩,脈滑數。宜用清熱化痰之藥膳治療。
海橘餅:
原料:胖大海、廣柑各500克,白糖100克,甘草50克。
製作:先將胖大海、甘草加水燉成茶;再將廣柑去皮核,放小鍋中。加白糖50克,醃漬1日,至廣柑肉浸透糖,加清水適量,文火熬至汁稠,停火;又將每瓣廣柑肉壓成餅,加白糖50克,攪勻倒盤,通風陰幹,裝瓶。每服5~8瓣,用已做好的大海甘草茶衝下,每日3次。
功能:清熱、燥濕、化痰,適用於痰火所致的妊娠心煩。
下肢浮腫的處理
在妊娠期間,為了滿足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孕婦的血漿和組織間液體增多,如果勞累、行走和站立時間過長,下肢容易出現浮腫。特別是到了妊娠後期,子宮逐漸增大,壓迫下肢靜脈,使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受到阻礙,下肢更容易發生浮腫,不過,一般經臥床休息後,這種浮腫大多能自動消退,如經臥床休息後仍不能消退的,稱為妊娠水腫。妊娠水腫又分顯性水腫和隱性水腫。孕婦下肢皮膚發亮、彈性減低,用手指按壓後出現凹陷,叫做顯性水腫;孕婦體表無明顯水腫,液體瀦留在各器官的間隙中,體重增長很快,每周超過05千克以上,這類水腫叫做隱性水腫。
妊娠期出現的水腫是懷孕引起的生理反應,不用害怕,隻要注意休息,坐、臥時將雙腿抬高,少吃含鹽過高的食物,水腫就可以減輕和消失。如果下肢水腫嚴重,經上述方法仍不見效,或伴有頭暈、惡心、嘔吐等,則要考慮是否患了其他疾病,需要到醫院作進一步的診治。
治療水腫
妊娠期婦女由於脾腎陽虛,孕後更感不足,脾陽虛不能運化水濕,腎陽虛則上不能溫煦脾陽,下不能溫化膀胱,水道不利,泛溢肌膚,遂致水腫。此外,胎氣壅阻,氣機滯礙,水濕不利,也成腫。如僅見腳部浮腫,且無其他不適則不需做特殊治療,多在產後自行消失,除此之外應引起注意。故水腫多因脾虛、腎虛、氣滯等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