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水要用冷水,千萬不能用熱水溫水或者是開水,當然也不能用冰水,隻要是常溫的水就可以了。
但做包子,和做麵包,卻是有本質上的區別,
就比如說做麵包,或者是油條,需要在前一天晚上把麵發醒,也就是提前和麵,然後蓋上讓麵自己發酵,但包子完全不用這樣,可以說是既不用等,完全可以隨時做成包子,供大家享用。
做包子的要求,不但時間短,可以隨時做來吃,但其實做包子,也是有個要求的,那就是一定要表麵光滑,所以不宜時間放的太長,因為時間放的太長的話,包子的表麵就會有氣孔,
這樣的包子,別說吃了,光是看著就讓人沒有胃口。
想象一下,你要是剛拿起一個包子,從外表皮上看去,是光滑的好,還是有氣孔的好?答案肯定是光滑的好。
好的包子,光是外麵那一層光滑的皮,就是讓人垂涎不已。
而林凡也有個愛好,就是每次吃包子的時候,總是喜歡扒開包子外麵的一層皮,然後再吃。
當然,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但林凡在實際上操作起來,卻並沒有那麼順利。
第一次,他把麵粉放多了,水放少了,所以,調出來的比例不是很理想,不過,雖然是這樣,但這個解救辦法還是很好的,隻要多加些水就好了。
最怕的是麵粉放少了,水加的多了,這樣一來,就不得不多加麵粉。
經過反複的嚐試,林凡終於做出了麵粉和水比例剛剛好的,那接下來,就是做餡了。
在林凡製作揉麵的過程中,小龍女也沒少捉弄他,不斷的將麵粉抹在他的臉上,還從言語和心理上打擊他,說他做出的包子不好吃。
林凡當然不會搭理她,但是對於自己做的包子,其實心裏也沒底,畢竟這是自己第一次做包子。
揉麵,是第一步,緊接著就是包餡。
對於包餡,林凡的手法自然不是那麼熟練,因為是第一次做包子,所以包出來的包子,不美觀不說,也並不是那麼的好看。
但外觀程度,林凡盡量將其做好,不求最美,隻求還過的去就行了,畢竟自己是第一次做包子,但包子的形狀自己還是記得清楚的。
林凡一邊做著包子,一邊回憶起包子的形狀,既然是包子,那就不可能做成是饅頭的形狀,包子都是有褶皺的,一邊做著包子,林凡也有些為難了,
以前自己倒是經常吃包子,包子的形狀大致已經被自己記在了腦海裏,可是那上麵的褶皺,到底是怎麼包的,自己卻從來沒有去用心研究過。
作為一個吃貨,當然還是和廚師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的,就比如說吃貨就隻管吃,哪裏管做?但林凡現在不一樣,林凡腦海中,努力回憶自己眼前在21世紀的地球上,所吃到的包子。
自從穿越來到異界之後,林凡對於過去的回憶就成了奢侈,所以能回憶起一些,就盡量去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