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等候你多時了(1 / 2)

這一夜,東方小飛唱了六首歌,而吳莫莫唱了五首半就不行了。

次日早起,東方小飛和吳莫莫吃過早飯便向菩薩頂進發。他們一定要在天黑之前到達菩薩頂,否則以現在的天氣,不凍死才怪呢。上山之前,東方小飛特意上網查了一下五台山的氣候,五台山氣候寒冷,又被稱作“清涼山”。全年平均氣溫為零下4度,7至8月最熱,分別為9.5度和8.5度,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零下18.8度。台懷地區比台頂早一個月入春,遲一個月入秋,溫度相差6度左右,全年平均氣溫2-3度,最低氣溫零下30度,最高氣溫為30度。台懷地區夏季空中雲層較低,濕度大,常有雨水。所以東方小飛和吳莫莫穿上準備好的羽絨服,還有雨傘。

菩薩頂位於顯通寺北側的靈鷲峰上。從下往上仰望層層台階,猶如天梯,直達菩薩頂上的梵宇琳宮。相傳文殊菩薩就居住在山頂上,故起名叫菩薩頂,亦稱文殊寺。原為青廟,初建於北魏,到了清朝順治年間,經過擴大重修改為黃廟,由喇嘛主持。寺院規模宏大,占地45畝,有殿堂房舍430餘間,均為清代重建。參照皇宮模式營造,瓦為三彩琉璃瓦,磚為青色細磨磚,非常豪華,為五台山諸寺之首。

一路向山頂進發,愈走愈發感覺到五台山的壯闊,風光如畫,奇特的峰崖、森嚴挺拔的古鬆勁柏、彌漫沉浮的雲山霧海金碧輝煌的殿宇樓台構建成一派錦繡天地。

走了大概兩三個小時,東方小飛發現吳莫莫已滿頭大汗了,仍咬牙堅持著,心中一陣感動。在塔院寺,兩個人稍微休息了一會兒,喝了點水,吃了點東西繼續出發,在爬過108階台階後,成功登上了菩薩頂。菩薩頂的建築布局很有特色,且主要殿宇外觀似皇宮,而內部布置卻又具有濃烈的喇嘛教韻味。 因為菩薩頂在靈鷲峰上,從峰下仰望,菩薩頂前一百零八級陡峭的石階,如懸掛在空中的天梯,上麵是梵宮佛國,瓊樓玉宇。

相傳公元1714年,相傳在立這座“靈峰勝境”牌樓時,做飯的和尚每天要做50個人的飯。牌樓竣工後,在雕鑿石獅那幾天,出現了怪現象,每天三頓飯,吃飯的人不變,下鍋的米數也不變,惟有早晨這頓飯,總是不夠吃,不是差一點,而是差得多,逼著做飯的和尚不得不做第二次。每天早飯都如此。誰也說不出這是什麼原因。有一天,做飯的和尚發現鍋台上有獸蹄的爪印,他才恍然大悟:“每天早飯不夠吃,是你們幹的呀!”第二天一早,做飯的和尚把飯煮好後,自己躲在水缸後偷偷觀看,工夫不大,隻見兩隻獅子一前一後走進來,走在前麵的那隻獅子扒拉開鍋蓋,就大口大口地吃起來,走在後麵的那隻獅子四下望一眼,也就跟著吃起來,一吃就是半鍋。事後,做飯的和尚將見到的情況告訴了管事的老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