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四章 寒冷冬季,正是補養身體的好季節 (1)
冬季保暖重點部位——頭部、背部、腳部
冬季氣候寒冷,人體易受寒發病,尤其是老年人與體質虛弱者。因此,要想平安地度過寒冬,必須重視保暖,而頭部、背部、足部則是保暖的重點。
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會”。體內陽氣最容易從頭部散發掉,所以,冬季如不重視頭部保暖,很容易引發感冒、頭痛、鼻炎、牙痛、三叉神經痛等,甚至引發嚴重的腦血管疾病。
冬季裏如背部保暖不好,則風寒極易從背部經絡上的諸穴位侵入人體,損傷陽氣,使陰陽平衡受到破壞,人體免疫能力下降,抗病能力減弱,誘發多種疾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及舊病複發。
俗語說“寒從腳起”。現代醫學認為,雙腳遠離心髒,血液供應不足,長時間下垂,血液循環不暢,皮下脂肪層薄,保溫能力弱,容易發冷。腳部一旦受涼,便通過神經的反射作用,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抗病能力下降,以致隱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細菌乘機大量繁殖,引發人體感冒或使氣管炎、哮喘、關節炎、痛經、腰腿痛等舊病複發。
因此,冬季要特別注意頭部、背部、腳部的保暖。
熱水泡腳,不妨加點中藥
“熱水泡腳,加點中藥”,好處眾人皆知,但除了做足療,很少有人在家裏自製足療液。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根據自己的情況,在洗腳水裏加點中藥。
在這裏推薦幾種簡單易做的足療液,當歸、桃仁、蘇木、川椒、澤蘭葉製成足療液,能讓你的腳上皮膚變得柔嫩美麗。腳上皮膚幹燥的人,可以試試用桃仁、杏仁、冬瓜仁、薏苡仁熬製的藥水兌入熱水裏洗腳。腳累腳疼者,可以用透骨草、伸筋草、蘇木、當歸、川椒熬製的藥水。
冬天裏,人容易腳冷,特別是女性,經常整夜都睡不熱乎。可以洗腳時在水中放幹薑或樟腦,樟腦會很快在熱水中融化,泡後腳會發熱,對改善腳涼很有效。
這些材料在中藥房很容易買到,而且便宜,熬製時先用大火煮開,然後小火煮5~10分鍾,取汁即可。這些藥水不用每次現熬現用,可以一次多熬製一些,用容器裝好,每天洗腳時兌在水中即可。
冬季寒冷,老年人應預防關節炎
關節炎又稱增殖性關節炎,俗稱老年性關節炎,一般多發生在50~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本病特征為關節軟骨變性和唇樣骨質增生,常發病於某一關節,尤其是負重大、易於勞損的大關節。
老年性關節炎發病緩慢,雖多發病於某一關節,但也有膝、腰、髖關節同時患病的可能。症狀為關節酸痛和關節動作僵硬感,尤其休息後開始活動時最為明顯,而適當活動後僵硬感便可減輕或消失,但天氣變冷或著涼、受潮、持物過多勞累時均可使關節酸痛症狀加重,關節活動時常可聽到摩擦音,關節局部有輕度壓痛,但常無腫脹。
患有關節炎的老年人,應特別注意天氣變化,因冬季氣候寒冷可使關節疼痛症狀加重,使你活動困難。此時應避免關節過分活動或持重物,以免造成關節勞累再損傷。急性發作期劇烈疼痛時應限製活動,適量運動或臥床休息,局部熱敷、按摩、理療均可減輕症狀,再加上通絡片、活絡片(丸)等藥物治療,一定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冬季在腳底放個熱水袋,可暖腳暖身
在冬季,許多人喜歡用電熱毯取暖,其實這樣做遠不如在腳底放個熱水袋。
這是因為,夜裏長時間使用電熱毯,人的身體容易對其產生依賴性,導致人體自身產生熱量的能力降低。再加上被窩裏的溫度會逐漸升高,造成裏熱外冷的狀況,稍有不慎,很容易著涼。而且,電熱毯的加熱作用會使皮膚的毛細血管一直處於擴張狀態,體內水分和鹽分明顯丟失,容易出現口幹、咽痛、舌燥、鼻孔出血、皮膚瘙癢以及大便秘結等症狀,尤其對患有慢性咽炎、心腦血管疾病、慢性支氣管炎的人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懷孕早期的婦女也不要使用電熱毯,因為電熱毯通電後會產生電磁場,容易影響胎兒細胞的正常分裂,導致胎兒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