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長壽是人類孜孜以求的崇高境界,是人類文明生活的一個永恒的主題。從幻想長生不老的古代帝王到追求長命百歲的現代人,誰都想擁有強健的體魄,去盡情地享受天倫之樂。然而,疾病卻總是像趕不走的賴皮狗一樣與人們如影隨形。於是,從古到今,無數人都曾發出過這樣的疑問:人到底為什麼會生病呢?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博大精深的傳統中醫文化早已給出了我們答案:生病全由內外邪的雙麵夾擊所致。正所謂“寒從腳底起,病自心中生”,以寒邪為首的“六淫”外邪,和“七情”不節所致的內邪,時時都在危害著人類的健康。那麼,我們該如何避免這些邪氣對身體造成傷害呢?《黃帝內經》中說道:“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在正常的情況下,人體自身的正氣完全可以抵製住這些病邪的入侵。隻有在人體正氣虧虛,導致邪氣淩然於正氣之上,人體才會生病。可見,“內養正氣”是養生的根本。任何一種養生方法最終目的都是保養正氣。保養正氣就是保養人體的精、氣、神。人體諸氣得保,精和神自然得到充養,人體髒腑氣血的功能也得到保障,即“五髒元真通暢,人即安和”
要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我們還要從傳統中醫理念中去尋求智慧。正氣之所以不能製服邪氣,說到底還是因為人體的平衡狀態造到了破壞。陰陽平衡的健康觀是中醫學的一個最重要的理念。陰陽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養生的目標就是求得身心陰陽的平衡。陰陽失去平衡,造成陽過盛或陰過盛,陰虛或陽虛,隻要設法使太過的一方減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陰陽再次恢複原來的平衡,人體自然也就正氣充沛了。我們講究起居有節、作息有時、節製情欲、調理飲食等都是為了達到陰陽平衡。隻要讓身體內部和身體與外界環境達到一種和諧平衡的狀態,按照身體自身的運行規律行事,按照自然規律行事,我們就能健康和長壽,因為我們身體的“正氣足”,將邪氣置於死地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道理是用來實施的,再完美的健康理念如果不能服務於大眾也算不得高明。明白了人體為什麼會得病,以及怎樣做到少生病、不生病,我們更重要的是還要把這種“強正禦邪”之道貫徹到日常養生的實際中去。而本書編著的目的就是將這種健康理念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日常養生之法。從飲食、經絡、運動、情誌甚至是日常的起處坐臥等生活的方方麵麵教你內強正氣,外避邪氣,激發自愈力,提升免疫力,將邪氣拒之門外,將疾病消於青蘋之末。如果您還在健康之門外久久徘徊,不妨坐下來細細閱讀本書,也許,它就是您要找的那把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