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扶正氣,蘊含“不生病的智慧”
如果正氣不能抵禦外來的邪氣入侵,人就會生病。細心觀察生活的人會發現,有一些人群特別喜歡(容易)生病,比如孩子、老人,以及其他體質較弱的人。這些人群之所以容易生病,就是因為體內正氣不足,也就是說他們的自身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免疫力都比較弱。
以兒童為例,尤其是初來人世的小寶貝們,他們的五髒六腑都處於有形無質的初始狀態,“正氣”剛剛發生,對周圍複雜的環境還不能從容應付。所以對待小孩子,要格外注意扶正氣。其他體弱人群也一樣。
而幫扶正氣最直接和簡單的方法,就是從食物中尋找正氣。本草中自然就含有扶正固本的精華。《本草綱目》中記載了很多具有此種功效的食物,比如紅棗、鏈子、山藥、龍眼肉、核桃、蓮藕、黨參等,它們都具有滋養身體、補益肺脾的藥性,體弱人群經常食用,可以配置更充實的“正氣”。下麵介紹幾款家庭中方便準備的“正氣餐”。
山藥羊肉湯
材料:羊肉205克、生薑10克、蔥白15克、胡椒3克、食鹽6克、米酒10克。
製法:加水武火煮開、文火將羊肉燉熟,喝湯吃肉。
功效:去除虛寒,壯胃健脾,補中益氣。
《本草綱目》解讀:羊肉,大熱、無毒,可治虛弱、也有壯胃健脾之功;山藥,甘、溫,可以補虛贏,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饑延年。
《本草綱目》用法:用羊肉一斤、山藥一斤,各煮爛,研如泥,下米煮粥吃。
薑糖茶
材料:生薑10克、紅糖15克。
製法:將生薑洗淨、切絲、放入大茶杯內,衝入開水、蓋上杯蓋,泡10分鍾以上,再加入紅糖。溫熱一次服完,服後臥床蓋被取微汗。
功效:適用於感冒初起,發熱怕冷,頭痛、不想喝水的症狀。
《本草綱目》解讀:生薑,辛、微溫、無毒,可治瘧疾寒熱、寒熱痰嗽;紅糖,性溫,可潤心肺,和中助脾,補血,破瘀。
《本草綱目》用法:生薑四兩,搗取自然汁一酒杯,璐一夜。發病日五更飲服即可止瘧,未止再服。
杏仁粥
材料:杏仁20克,白米50克
製法:將米煮至半熟時加入杏仁,繼續煮成粥既可。當早餐、服用時加一些白糖活蜂蜜調味。
功效:適用於感冒後咳嗽不愈、氣喘氣急、大便幹燥。
《本草綱目》解讀:杏仁,甘、苦、溫、冷、利,有小毒。
《本草綱目》用法:用杏仁半兩,去皮尖,在童便中浸七日,取出,溫水淘洗,研如泥,加童便三升煎如膏。每服一錢,熟水送下。可治咳嗽寒熱。
李時珍:打坐可激發人體健康潛能
提起打坐,人們往往會想到放鬆或內心的平靜。其實,打坐除了這些好處之外,還能發掘出我們固有的源源不斷的潛能,促進身體健康。
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每晚都堅持打坐,他認為打坐能促進大腦活動、增強直覺力,還可以集中精力、減少人體的各種痛苦,等等。既然打坐有這麼多好處,那麼該怎樣打坐呢?我們先要調身,然後調息,最後調心。
首先是調身,就是先有正確的坐姿,可以散盤、單盤、雙盤。左右腳不拘,兩掌相疊,拇指銜接,左右食指上下相疊,左右手食指的第2節相疊,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橢圓形,這等於一種“太極”手印。然後肩膀放鬆,頸部伸直放鬆。用頭頂的正上方,也就是兩耳頂端連線的正中間,來做調整姿勢的基準點。可以想象那一點有一條線往上拉,用那一條線來調整身體的正中線,然後用頭的正上方那一點,也就是兩耳上方連線的中點,吊一根線往上拉。這需要注意的是:用頭來支撐頸部與肩膀,不是用頸部與肩膀來支撐頭。頭部中空,頸部中空,頸部放鬆,肩膀放鬆,要用骨架打坐,不用肌肉打坐。所謂不用肌肉打坐,就是我們盡量不要用到肌肉的力量,盡量讓身體重心形成一個三角點。
接著是調息。坐好後,輕輕鬆鬆地做幾個深呼吸,然後再放鬆,念頭跟著呼吸,呼氣的時候知道呼氣,吸氣的時候知道吸氣。整個呼氣的過程,念頭隻有呼;整個吸氣的過程,念頭隻有吸。
最後是調心。這個階段,呼吸以外的念頭我們稱之為雜念,我們對雜念沒有抗拒,沒有不要,任何對雜念的抗拒和不要,我們稱之為大雜念。雜念來了,不管它,隻是回到呼吸,回到出入息。不管是什麼樣的雜念,不管是可意的、不可意的,讓我們的身心放鬆些,不要理它,不要排斥它,隻是很單純地回到出入息,這就叫做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