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外奇穴
在十四經穴之外具有固定名稱、位置和主治作用的腧穴,簡稱奇穴。“奇”是相對於“常”而言的,即以十四經經穴為常,它是指既有定名,又有定位,臨床用之有效,但尚未納入十四經係統的腧穴。經外奇穴分布比較分散,但與經絡仍有密切聯係,如印堂與督脈,太陽與三焦等。其中少數腧穴,後來又補充到十四經穴,如督脈的陽關、中樞、靈台,膀胱經的眉衝、膏肓俞、厥陰俞等。隨著針灸學術的發展,現代的一些新穴,諸如闌尾穴、球後穴等,亦入經外奇穴之列。
四神聰Sshncng
【取法】百會穴前後左右各1寸,共4穴。
【主治】頭痛、眩暈、頭暈腦脹、失眠、睡眠紊亂、健忘、癲癇、焦慮、鼻塞等。
印堂Yntng
【取法】前額部,當兩眉頭間連線與前正中線之交點處。
【主治】頭痛、頭暈、腦脹、產後血暈、耳鳴、鼻炎、目赤腫痛、三叉神經痛、急性腰扭傷等。
太陽Tiyng
【取法】顳部,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
【主治】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牙痛、目赤腫痛、眼睛疲勞、視物不清、口眼歪斜等。
魚腰Yyo
【取法】額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主治】心悸、偏頭痛、麵癱、眼瞼下垂、眉棱骨痛、目翳、近視、急性結膜炎、三叉神經痛、目赤腫痛、麵神經麻痹等。
球後Qihu
【取法】麵部,當眶下緣外1/4與內3/4交界處。
【主治】目疾等。
上迎香Shngyngxing
【取法】麵部,當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界處,近處鼻唇溝上端處。
【主治】鼻部疾病、目赤腫痛、前額痛、口眼歪斜等。
翳明Ymng
【取法】項部,當翳風後1寸。
【主治】頭痛、失眠、眩暈、目疾等。
上廉泉ShngLinqun
【取法】頸上部正中,下頜下緣與舌骨體之間凹陷處,當廉泉上1寸。
【主治】失音、咽炎、中風失語、舌強、流涎等。
腰眼Yoyn
【取法】腰部,位於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約3.5寸凹陷中。
【主治】腰痛、腹痛、尿頻、遺尿、糖尿病等。
定喘Dngchun
【取法】頸部,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
【主治】咳嗽、哮喘、蕁麻疹、頸項強痛、背痛等。
夾脊Jij
【取法】背腰部,當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兩側,後正中線旁開0.5寸,一側17個穴位。
【主治】胸椎第1耀4夾脊穴,主治肺及上肢病症;胸椎第4耀7夾脊穴,主治心髒疾病;胸椎第7耀10夾脊穴,主治肝膽疾病;胸椎第10耀12夾脊穴,主治脾胃疾病;腰椎第1耀2夾脊穴,主治腎髒疾病;腰椎第3耀5夾脊穴,主治膀胱、大小腸、子宮及下肢疾病等。
腰痛點Yotngdin
【取法】手背側,當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間,當腕橫紋與掌指關節中點處,一側2個穴位。
【主治】急性腰痛、頭痛、耳鳴、小兒急慢驚風等。
外勞宮Wilogng
【取法】手背側,第2、3掌骨之間,掌指關節後0.5寸。
【主治】落枕、手指麻木、小兒疳積等。
中泉Zhngqun
【取法】腕背側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橈側的凹陷處。
【主治】心痛、肺脹、目翳、呃逆、腹痛等。
二白Erbi
【取法】在前臂掌側,腕橫紋上4寸,橈側腕屈肌腱的兩側,一側二穴。
【主治】脫肛、消痔、前臂痛等。
肘尖Zhujin
【取法】肘後部,屈肘,當尺骨鷹嘴的尖端。
【主治】癰疽、疔瘡、瘰鬁等。
失眠Shmin
【取法】足底部,足跟中央處。
【主治】足跟痛、失眠等。
膝眼Xyn
【取法】屈膝,在髕韌帶兩側凹陷處,在內側的稱內膝眼,在外側的稱外膝眼。
【主治】膝關節疾病。
子宮Zgng
【取法】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中極旁開3寸。
【主治】子宮下垂、月經不調、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炎、不孕症等。
安眠穴nmin
【取法】在項部,當翳風穴和風池穴邊線的中點。
【主治】失眠、頭痛、眩暈、高血壓、精神病、癔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