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養肝腎調陰虛
如果一個人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調養不當,久病不愈就會造成陰虛體質,陰虛體質的人大多比較瘦。主要表現為:身體消瘦,臉色暗淡無光或潮紅,有時會有烘熱感;口舌容易幹燥、口渴時喜歡喝冷飲、四肢怕熱、易煩易怒、容易失眠、大便偏幹、小便短少、舌紅少苔、脈象細數。 陰虛體質的進補關鍵在於補陰,陰虛體質的人要遵循滋陰清熱、滋養肝、腎的養生原則。五髒之中肝藏血,腎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養肝、腎二髒為要。此體質之人性情較急躁,常常心煩易怒,這是陰虛火旺、火擾神明之故。 味甘、性涼寒平的食物是陰虛者的好伴侶,《本草綱目》中記載的下列食物,適合陰虛者選用:麥苗、醋、綠豆、豌豆、菠菜、竹筍、空心菜、冬瓜、蓮藕、百合、絲瓜、番茄、胡瓜、苦瓜、紫菜、梨、柳橙、柚子、西瓜、白蘿卜、椰子、豆腐、豆漿、山東大白菜、茭白筍等。 陰虛體質的人不要吃大蒜、辣椒、胡椒、咖啡、榴蓮、荔枝、龍眼、櫻桃、核桃、紅豆、韭菜、生薑等食物。 健康私“坊”: 珠玉二寶粥
材料:山藥60 克,薏米60 克,柿霜餅24 克。
製作方法做法:
1、1.將山藥、薏米搗成粗粒,放入鍋內。
2、2.加水適量,用火煮至爛熟。
3、3.再將柿霜餅切碎,調入煮好的粥內,攪勻溶化即成。
溫補脾腎補陽虛 有些人由於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調養不當,雖然看起來白白胖胖,但臉色淡白無光,口淡不渴,體寒喜暖,四肢欠溫,不耐寒冷,精神不振,懶言,大便移溏,小便清長或短少,舌淡胖嫩苔淺,脈象沉細無力。這種人屬於陽虛體質,也就是陽氣偏衰、機能減退、熱量不足、抗寒能力低弱的體質。 既然陽虛,就要補陽,那麼如何來補陽呢?陽虛體質的人要遵循溫補脾腎以祛寒的養生原則。五髒之中,腎為一身的陽氣之根本,脾為陽氣生化之源,故當著重補之。中醫認為,陽虛是氣虛的進一步發展,故而陽氣不足者常表現出情緒不佳,易悲哀,故必須加強精神調養,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感,消除不良情緒的影響。此種體質多形寒肢冷、喜暖怕涼、不耐秋冬,故陽虛體質者尤應重環境調攝,提高人體抵抗力。
既然如此,那麼陽虛者在飲食上就應該多吃一些養陽的食物。《本草綱目》中說羊肉、狗肉、鹿肉等具有養陽之功效。 羊肉性溫, 味甘, 是溫補佳品,有溫中暖下、益氣補虛的作用。陽虛之人宜在秋冬以後常食之,可以收到助元陽、補精血、益虛勞的溫補強壯效果。 狗肉性溫, 味鹹, 能溫補陽氣,無論脾陽虛或是腎陽虛,都可食用。民間早有“陽虛怕冷,常吃狗肉”的習俗。對平時四肢欠溫、腰膝冷痛者,每年入冬以後,經常食狗肉,可以改善這種情況。 陽虛的人可以在夏日三伏,,每伏食羊肉附子湯一次,配合天地陽旺之時,以壯人體之陽。 陽虛體質的人宜食味辛、性溫熱平之食物,如薏苡仁、大蒜、蔥、蓮藕、甘薯、紅豆、豌豆、黑豆、山藥、南瓜、韭菜等。 陽虛者不要吃空心菜、山東大白菜、菠菜、茼蒿、茭白筍、白蘿卜、百合、冬瓜、苦瓜、茄子、綠豆、綠豆芽等食物。
健康私“坊”: 溫陽袪濕消暑湯
材料:白扁豆、蓮子、生薏苡仁、菟絲子、巴戟天各30~40克。
製作方法
做法:將菟絲子、巴戟天入淨布包起,與其他材料一起加入鍋內,加開水10碗慢火煲約2小時,加適量瘦肉煲亦宜,食時用鹽調味。
強健脾髒化痰濕 有許多人形體肥胖,且喜好甜食、精神疲倦、嗜睡、頭腦昏沉、身體常覺千斤重、睡覺易打鼾、代謝能力不佳等。這種人如果缺少運動,則很容易發生關節酸痛、腸胃不適、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病症。這是因為他們身體內的水分代謝功能減退,痰濕停滯在體內導致一係列症狀。通常稱為痰濕體質。 痰濕體質的人應當注意環境調攝,不宜居住在潮濕的環境裏;在陰雨季節,要注意濕邪的侵襲。飲食調理方麵少食肥甘厚味,酒類也不宜多飲,且勿過飽。多吃些蔬菜、水果,《本草綱目》上記載了一些具有健脾利濕、化痰去痰的食物,如荸薺、紫菜、海蜇、枇杷、白果、大棗、扁豆、紅小豆、蠶豆等。 痰濕體質的人宜食味淡、性溫平之食物,如薏苡仁、茼蒿、洋蔥、白蘿卜、薤白、香菜、生薑等,不要吃豌豆、南瓜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