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佛教養生:清心靜性,慈悲素食 (2)(1 / 3)

養生良藥——蘊佛於樂

佛教認為音樂有“供養”、“誦佛”作用,如《法華經·方便品》雲:“歌唄誦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自佛教傳入東土以後,佛教經在吸取了民間音樂、宮廷音樂、宗教音樂等長處的基礎上,還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實踐和親身體驗,最終形成具有佛教獨特藝術形式的音樂,風靡天下,成為中國民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佛教音樂的特征是與佛教的教義息息相關,用四個字來表達就是“靜、淡、虛、遠”,這種音樂特有的韻味很吻合人們宗教膜拜和祈求幸福的心理,旋律優美,婉轉動聽,其寧靜、清淡、脫俗、高雅,具有濃厚的獨特風味。該音樂能令唱者身心合一,物我兩忘,令聞者,胸襟豁然,神遊情動,使人意念淨化,於嫋嫋音聲中陶冶人們的情操,體味人生的真諦。

在獨特的佛教音樂中,同樣蘊藏了很多養生的內容,大致包括以下幾方麵:

1梵唄之音

梵唄是傳自印度的一種帶有吟誦性質的佛教音樂,也是中國漢地佛曲的源頭,它包括詠經、歌讚兩個方麵。其音樂形式具有極強的旋律,在韻律方麵比較優美,深受當時文人雅士和名門貴族的喜愛。尤其在南北朝時期,到處都可以聽到梵唄之音,對於聽者來說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使人們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都得到放鬆,修神養心。

2真言唱誦

所謂真言,就是俗稱的“咒語”,指的是佛教密語,是佛、菩薩從心中流露出的真實想法,有很強的養生功效。從養生的角度來看,配以樂譜並以唱誦的形式來表達真言,可以用來治療疾病,幫助修禪者入靜。由於修習者在唱誦的時候要保持身心一致、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淨化修習者的心境,對身心健康大有益處。

與此同時,佛教音樂對於非佛教的人來說,同樣可以通過欣賞、領略佛教文化深邃的含義,產生淨化心靈的效果。這種音樂能夠讓心靈統一調和,從而達到感覺之美,達到佛教所說的“常、樂、我、淨”,享受安詳,從而益心健體。

3流行音樂

在一定的曆史時期,佛教音樂與當時的流行音樂彼互相結合,從而接近於人民的生活,容易被理解並得到流傳。尤其是在唐宋時期,佛教盛行,一些娛樂場所就經常演出一些佛教音樂,並舉辦佛教音樂會,吸引很多人來聽。其實,這些佛教音樂對於提高人民的欣賞水平和審美能力很有幫助,通過陶冶情操以養生息。

此外,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佛教音樂具有鎮定大腦活動、舒緩脈絡的特殊功能,對於降低人的心率和血壓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冠心病、高血壓、神經衰弱患者及孕婦都可以用佛教音樂進行療養,對恢複心智體力、消除煩惱也很有幫助。同時,對繁忙工作之餘的現代人,聆聽佛教音樂還可以起到調節精神緊張的作用。

佛門養生的拿捏按摩療法

佛教按摩療法的基本方法是經過釋迦牟尼親自研究試驗確定的醫療方法之一,通過拿捏和按摩不僅能使人體陰陽恢複平衡,還可以通過推動和激發氣血運行,疏通鬱閉,補養氣血,協調髒腑功能,調節神經係統,對人體健康起到治病保健的雙重作用。

實踐證明,佛教按摩療法不僅適用於慢性疾病,對某些疾病的急性期也有良好的功效。下麵是幾種常見病的拿捏按摩療法:

1頭痛

患者首先雙手拇指分推印堂前額至太陽穴,用雙手拇指揉眉弓。接著用雙手大魚際揉太陽穴,以拇指相對用力按於兩側太陽穴。隨後用掌根揉百會穴,推按頭維。然後用中指、食指撥揉後頸部兩側,並拿兩側風池穴,再用雙手根自兩側太陽穴至耳後做推法,可稍用力。這種方法能改善腦部血液循環,增強腦組織血液供應,對各種疾病引起的頭痛都有比較好的療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