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類誕生以來,繁衍就成了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正是有了繁衍的能力,人類才得以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在源遠流長的漢字文化曆程中,從造字的那一刻起,繁衍的主題就已被融入這條滋養華夏數千年文明的曆史長河。
“男”之養生
中醫學認為,肝藏血主筋,腎藏精主骨,筋附於骨。在五行與五髒的對應關係中,肝屬木,腎屬水,兩者的關係是“水生木”,筋骨好不好,要看肝和腎。筋骨佳,代表肝腎功能正常,氣血循環正常,人體防禦、排毒、消化良好,不易生病;筋骨不好,因氣血涵養筋骨,所以必有氣血輸送問題,氣血不足且持續一段時間後,筋骨就會出現不良現象,這也是為何骨架不正能代表髒腑營養不足。因此,骨架不正區域氣血不足,其所對應的髒腑部位功能也不正常,於是,人就易出現疲勞、感冒、中暑、失眠、關節疼痛、腰脊疼痛、注意力不集中、壓力大、生理期不正常、情緒不佳、皮膚變差、口氣大、偏頭痛、排便不規律等現象。
可見,男人要想有力氣、筋骨好,必須養肝護腎。飲酒是男士的普遍喜好,但過量飲酒非常傷肝,所以男士在酒上一定要懂得節製。同時,蛋白質能夠保護肝髒、促進肝細胞的修複和再生;果蔬中所含的維生素、無機鹽和纖維素等,可以保護肝細胞,防止毒素對肝細胞的損害,故生活中常食蛋類、奶及奶製品、禽類、肉類、豆製品及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對補血保肝大有益處。關於腎髒,山藥、芡實、白果、蓮子、豇豆、柏子仁、山石榴、荷葉、豬肝、豬腎、羊腎、狗肉、蠶蛹、海參、冬蟲夏草、白茯苓等,均有護腎養生之功效。
“女”之養生
其實,這些特點也與女人屬陰的特性相一致。中醫認為,女人主靜屬陰,有月經作為疏泄血氣的渠道,性格應平和溫柔,若經常生氣,則會傷乳腺和子宮。曲黎敏教授曾指出,乳腺和子宮都是女人養育孩子的關鍵,女人總生氣的話,氣機可能上行凝結於乳腺導致病變,也可能下行至子宮而導致病變。那些處於更年期的女人們,可能就是由於封閉了月經這個疏泄血氣的渠道,變得易怒易躁,脾氣反常,平時應當加以調理和克製。
此外,由於女人的體質陰氣比較重,保暖養陰也非常重要。首先,子宮是女子重要的生殖器官,也是女子陰氣最重的地方,即陰中之陰,故最怕受寒,這也是為什麼女人在經期盡量不要碰冷水,少食生冷寒性食物(如梨等)。除寒氣外,女人濕氣過重也會殃及子宮,易使子宮閉塞,不易懷孕生子,而且可能導致高血壓等其他疾病。再有,女人還要預防脾胃受寒。這兩個髒器是人體先天的中土,脾主運化,具有把食物轉化為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並將這些營養物質吸收、輸送到需要部位的生理功能;胃主受納,具有接受和容納水穀的功能,兩者乃“氣血生化之源”,所以女人平時不宜食過多冷飲,尤其是秋冬寒氣較重的季節。
綜上可見,女人若想健康、漂亮,就應該在平時多注意保養自己,每天給自己一個好心情,飲食等細節也不容忽視。
“婚”“姻”要和諧
“婚”,形聲字,從女,昏聲,即“氐(dī)”,表示太陽已經落下,即黃昏之時。古代認為,婦人為陰,嫁娶必於黃昏,蓋取陰來陽往之義,即婦歸夫家,故“婚”本義為婦家。現在有些地方仍有在傍晚舉行婚禮、宴請親朋,就是受古代習俗的影響。
“姻”,會意兼形聲,從女從因,因亦聲,代表張開雙臂的人,合起來就是一個人靠臥在車席上,故本義為坐墊、車墊。在古代,男主外、女主內,男人負責供養家眷,女人負責操持家務,所以女人黃昏嫁入夫家後,便有了丈夫做依靠。因此,“姻”之本義為女婿家,即結親的男家,指夫或夫之父。
由此可見,女人先“婚”,入夫家後便有了“姻”,開始依靠婿家進行生活,並負責為婿家生兒育女、傳宗接代,與丈夫共同組成家,供養公婆,培育子女。
既然婚姻需要由男人與女人共同組成家庭,那麼,對於一個家庭而言,和諧再重要不過了。從古至今,“家和”才能“萬事興”,即使大到國與國,“攘外”都要“先安內”。從中醫角度,男人屬陽,女人屬陰,可以通過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慢慢促進各成員之間的和諧,使整個家庭達到陰陽平衡,從而實現真正的和諧。因此,家庭中的每位成員都有責任保持自身物質、能量的收入(陰)與支出(陽)處於平衡狀態,順應天時,祛病防病,以防因疾患而給其他成員帶來負擔。同時,各成員都應學會善待彼此,心平氣和,注重心靈溝通與互諒互愛,齊心構建和睦美滿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