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酒文化中的保健養生之道(1 / 3)

中國作為酒的故鄉,在其淵源的飲食文化中,酒文化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古往今來,人們高興時會喝酒,憂愁時也會喝酒;無論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酒都是飲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實,在中國亙古飄香的酒文化意蘊裏,不僅流露著無數文人墨客的詩情畫意,還蘊涵著無盡醇香的養生之道。

菊花白酒:芳滿重陽,延年益壽

菊花白酒,係清宮名釀的高檔滋補酒,因中國有重陽佳節飲此酒的傳統習俗,故在古代被看做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是我國一種曆史悠久的名花,除供人觀賞外,還具有食療價值。《本草綱目》記載道:“菊花,性甘、味寒,具有散風熱、平肝明目之功效。”清代《隨息居隱食譜》亦有記載:“菊花能治頭部和眼部疾病,養血、清熱。”因此,民間常將菊花用於明目、清熱、治風熱、頭痛、眩暈等。

我國釀製菊花酒,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盛行。漢高祖時,便開始在重陽節飲菊花酒,後來飲菊花酒逐漸成了民間的一種風俗習慣。關於宮廷在重陽節飲菊花酒延壽,在南朝梁時宗懍的《荊楚歲時記》、明代劉若愚的《酌中誌》、清代的《清嘉錄》、《燕台筆錄》等都有記載。

關於菊花酒的釀製方法,曆代宮廷均不盡相同。至明清時代,開始在菊花酒中加入多種草藥,如明代菊花酒是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諸藥亦佳。”後至清代,菊花酒的釀製除了將菊花、中藥與白酒等配合外,還獨特地用白酒浸漬藥材,待蒸餾提取後,再釀成酒。

從醫學角度看,菊花酒不僅具有養肝明目、延緩衰老、降低血壓、減肥、輕身、安腸胃、利血等作用,還對男女風虛寒冷、肝腎不足所致的頭痛、頭昏目眩,耳鳴、腰膝酸軟、手足震顫等症有很好的療效。

桂花酒:盛宴宮廷,女性福酒

桂花酒,原名為“桂花陳酒”,係清朝皇帝專用禦酒。古往今來,人們一直沿襲著中秋之夜共飲桂花酒的傳統習俗,以享合家團圓之樂。

在古代,桂花不僅被看成是富貴吉祥、子孫昌盛的象征,也是友好的象征。同時,此花的花期多在秋季,古人又常用它來讚喻秋試及第者,稱登科為“折桂”。關於它的藥用,《本草綱目》載道:桂花能“治百病,養精神,和顏色,為諸藥先聘通使,久服輕身不老,麵生光華、媚好常如童子”。中醫還認為,桂花性溫味辛,具有健胃、化痰、生津、散痰、平肝的作用,能治痰多咳嗽、腸風血痢、牙痛口臭、食欲不振、經閉腹痛。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古人已開始飲用桂花酒。屈原在《九歌》中記載道:“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即在祭把儀式上所用的酒,就是桂花酒,古代也叫桂醣、桂花醋、桂漿等。古人認為桂為百藥之長,故用桂花釀製的酒能“飲之嘉幹歲”。《四民月今》亦記載道:桂花酒在漢代是人們敬神祭祖的佳品,祭禮完畢,晚輩向長輩敬此酒,長輩們飲此酒後便會長壽。此外,不少帝王還將桂花酒作為禮品,賞賜給大臣,以表饋贈和獎勵。桂花酒的醇香與美味,令人讚不絕口,白居易曾用“線惠不香饒桂酒,紅櫻無色浪花細”的佳句大讚此酒。這些,都充分體現古人對桂花酒的珍愛。

其實,桂花酒的選材非常講究。它選用秋季盛開的金桂為原料,並配以優質米酒陳釀而成。清初潘榮陛的《帝京歲時紀勝》中有言:“於八月桂花飄香時節,精選待放之花朵,釀成酒,入壇密封三年,始成佳釀,酒香甜醇厚,有開胃、怡神、健脾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