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兵堅守的感動(1 / 2)

老兵堅守的感動

文學作品

作者:黃勝

作者簡介:黃勝(1990.1.1-),男,民族:漢族,籍貫:湖北隨州,職務:77318部隊63分隊副連職排長,學曆:本科,研究方向:軍旅文學。

來到西南的邊關,目之所及,都是綿延無盡的青山,默默地佇立著。

然而,三十多年前的戰火,將這片寧靜的山脈帶入硝煙,讓這座本來平凡無名的獅子山走進了曆史的記載。硝煙遮不住獅子山見證這段悲慨豪壯曆史花卷的眼睛,58名邊防軍人把生命留在了這條國境線上,把青春定格在了獅子山。1982年,一封普通的信件讓沉靜在硝煙中的獅子山容光煥發,從此,來自祖國內地的學生們和獅子山上堅守在一線的戰士們書信頻繁,建立起一座“橋梁”,戰士們為孩子排憂解難,引導孩子正確的方向。“南疆紅領巾輔導站”在獅子山成立了,獅子山也從此聞名全國。

吹散戰爭的硝煙,抹去榮譽的光環,如今的獅子山依然默默地屹立在邊境上,守護著身後這片土地。然而不為人知的是,在獅子山上,還有這樣一位老人,和獅子山一樣,長年累月,默默無聞地堅守著。

山下邊防連隊的官兵都叫他老陳。

老陳是當年對越自衛還擊戰時的民兵排長,是一名老兵。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是他,扛起石頭、水泥、圓木,步履維艱地爬上陡峭的獅子山主峰,構築起抵禦敵人進攻的堅固工事;是他,穿過茂密的叢林,開辟出一條補給線,為戰士們送衣送飯、送槍送彈;是他,在獅子山第一陣地上,與戰士們一起,將紅著雙眼、咧著獠牙的敵人趕回老家。在這裏,沉睡著老陳曾經的戰友。

來到獅子山腳下,老陳堅守的陣地在山上,才爬一半,已經讓我氣喘籲籲了。獅子山一年大部分時間都籠罩在雲霧和煙雨之中,青山綠水,煙霧繚繞,獅子山的風景十分優美。然而,潮濕的氣候讓上山的石階上長滿了青苔,很容易讓人滑倒,路旁的“雷區”警示牌讓人看後觸目驚心。對於生活來說,獅子山的條件卻又如此的惡劣,在這樣的環境中堅守著這個曾經的陣地,所麵臨的困難和挑戰可想而知。

終於在陣地見到了老陳。老陳熱情的從曾經戰士們居住的排房裏出來迎接我們,衣著簡單樸實,身體略顯佝僂,但精神矍鑠。老陳的老伴走得早,兒女常年在外打工,逢年過節也難得回家一次,一個人生活顯得格外冷清孤寂。走進老陳居住的地方,曾經的排房現在就住這老陳一個人,顯得空曠冷清。兩張小木桌、幾張小板凳、兩張床和一台舊電視機是老陳全部的家具了,而且大部分都是當地政府和山下連隊為老陳置辦的。唯一的一台舊電視還因為陣地經常下雨打雷而無法使用。老陳的生活十分艱苦,一個人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吊,靠著國家微薄的補貼過著緊巴巴的日子。條件盡管艱苦,但老陳卻很滿足,也從未抱怨過,從來沒有以自己當年在前線戰鬥過而向國家索求過什麼,卻一直默默堅守在陣地上。

老陳有著一顆熱忱的心。獅子山陣地因“南疆紅領巾輔導站”而聞名,每年慕名而來領悟獅子山威名的人絡繹不絕。他們中有曾經在這裏戰鬥過的老兵,也有還在上學的孩子。但無論是誰,來到獅子山,老陳總是會熱情的給你介紹獅子山陣地,講起當年的那場硝煙和發生在這裏的故事,繪聲繪色,仿佛又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修築碉堡,運送彈藥,扛起槍與敵人廝殺的場景仿佛又回到這陣地上。老陳用他的經曆書寫著壯麗的人生,用他略顯佝僂的身軀展示著強大的軍魂,給人無限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