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知道喝茶能夠使人長壽,但很少有人去問該喝什麼茶,該怎樣去喝,人們隻是認為喝過了就好,其實若想長壽,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該喝什麼,怎樣喝。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常用來形容人的年齡,但事實上中國古代表達年齡的說法並不隻有這一種,“喜壽、米壽、白壽、茶壽”也常被用來形容人的年齡。那這幾個詞分別都代表多少歲呢?
“77歲為喜壽,88歲是米壽,99歲亦稱白壽,108為茶壽”。
大家知道這些年齡的說法是怎麼來的嗎?
其實,這些都是借助漢字拆解演變而來的。“77歲為喜壽”,是因“喜”字的體是由“七十七”三個字組成的。“88歲是米壽”可猜為“八十八歲”,因為“米”字上電.下為“八十八”組成。“99歲亦稱白壽”,是因為“白”字是那“百”字去“一橫”,即為“九十九”。而“108為茶壽”呢?也是將“茶”字拆開來,茶上草頭代表“廿”,下邊的“汆”代表八十八,合為108歲。“茶壽”就是108歲的高壽者。
可見,“茶”在古代就有長壽的意思,而喝茶長壽的人也是數不勝數。
據宋代的《南部新書》記載,唐宣宗大中年間,東都(今河南省洛陽)有一位130多歲的老和尚,皇帝問仡養生之道,他說:“素不知藥,性本好茶,到處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遇茶百餘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上海市最年長的老壽星、晚清最後一名秀才蘇局仙因堅持飲茶,活到110歲。
一次,和朋友到茶室裏喝茶閑聊。點茶時,朋友說:“楊老師,您是養生專家,今天您給我們來選點茶葉吧。"
我說:“那我就點西湖龍井吧!”
“楊老師,我知道您對茶葉有研究,您給我們講講您點的這個茶葉吧!”
“好!一天,乾隆下江南來到了杭州龍井獅峰山,看見幾位少女正在采茶,乾隆一高興也學著采了起來,剛采了一把,忽聞報太後身體欠安,乾隆隨手將茶葉往口袋內一放,就日夜兼程趕回了京城。
太後見到乾隆,忽覺一股清香襲來,便問乾隆帶了什麼好東西。乾隆自己也納悶,哪來的清香?他隨手一摸,摸出一把千茶葉,濃鬱的香氣就是它散發出來的。
太後命宮女將茶泡好端上,果然清香撲鼻,太後喝完茶後,頓覺雙眼舒適,胃腸舒暢。
原來太後吃多了山珍海味,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導致胃腸不適。
太後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
乾隆立即傳令,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18棵茶樹封為禦茶,每年進貢太後。
“原來西湖龍井能治病呀!看來茶葉真是個寶貝!”
“其實,咱們的老祖宗早就知道茶葉能夠排毒治癇了。東漢的《神農本草經》一書就記載:‘神農嚐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古茶字)而解之。"
茶聖陸羽在他的《茶經》這部1200多年前(公元780年)世界上第一部權威性茶葉著作中關於“茶的效用”中指出:“因茶性至寒,最宜用作飲料……如感到體熱、口渴、凝悶、腦疼、眼倦、四肢疲勞、關節不舒服的時候,喝上四五口茶就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