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八風吹不動”的金庸(1 / 2)

武俠小說作為一種華語文化圈所特有的娛樂形式,描繪出了中國普通人幻想中快意恩仇的世界,甚至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武俠小說”的說法。而在看武俠小說的人之中,也可以說沒有人不知道金庸。金庸先生所構架的世界改變了固有的武俠,他的健康長壽也為人所津津樂道。

在中國,乃至在泛中華地區,有誰不知道金庸?

金庸先生的大名,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從大陸到港澳台,從學者文人到商販走卒,沒有人不知道金庸。他的武俠小說不僅擺在知識分子的書架上,也放在普通人家的床頭上,不僅放在退休老人的茶幾上,也裝在中學生的書包裏。

但這隻是金庸先生的一部分事跡,他還創辦了,香港著名的報紙——《明報》,並大量撰寫評論文章,留下兩萬篇社論,可謂著作等身,成為港台傳媒界的大腕。另外,頗為人感到驚奇的是,他還以81歲的高齡,遠赴英國牛津大學攻讀曆史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令人不得不扼腕歎服。

這一切,對金庸先生來說,都隻不過是過眼煙雲,如浮塵一樣,一彈即去。所以他老人家到如今已是85歲高齡,而身體之健碩,仍然不輸於青年人。而當有人問及長壽秘訣,老先生隻強調平和二字。

他不尚奢華,而是羨慕“且自逍遙沒人管”的生活,飲食簡單清淡,七八貧飽,衣著自然簡樸。他說:“人要善於有張有弛。武打小說打一會兒,就要吃飯,談情說愛,不能老是很緊張,要像《如歌的行板》韻律一樣,有快有慢。這樣對健康很有好處。”

他說:“我的性子很緩慢,不著急,做什麼都是徐徐緩緩,最後也都做好了,樂觀豁達養天年。”徐徐緩緩的他做出了很大的事業,為表彰他的傑出貢獻,2001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一顆小行星命名為“金庸星”。

曾有人在報刊上尖銳刻薄地抨擊、挖苦金席先生。最主要的有兩件事,一是在金庸先生被邀請擔任浙江大學文學院名譽院長的時候,引起一些人的攻擊,.是先生的小說裏麵的內容遭到某些文人的尖酸批駁。當時該事件引起一些讀者,特別是一些武俠小說迷們的憤憤不平,以為金庸這位古稀老人,一定會大動肝火,拍案而起,反唇相譏。可老先生並沒有如此,而隻是發了一封溫和的公開信,溫文儒雅地把這些事情化為烏有。當有人問他為什麼能忍得住,而不采取反擊時,他說:“上天對我太好了,、享受了這麼多幸福,偶爾給人罵幾句,命中該有,不會不開心的。”

金庸先生麵對指責和攻擊,泰然自若,足見他的品性修養何等成熟。表麵上看,好像他沒有男子漢的英雄氣概,實則是情誌養生的最高境界。

金庸老先生是如何做到泰然自若的呢?用先生自己的話說,人應該有“八風吹不動”的心理素質‘。這個八風就是佛家所說的利、衰、毀、譽、禰、諷、苦、樂。這八個字即四順四逆,一共8件事:順利成功是利,失敗是衰;背後稱讚是譽,當麵稱讚是稱;當麵攻擊是諷,背後誹謗是毀;快樂是樂,痛苦是苦。先哲教導說,人應該修養到遇到八風中任何一風,都能不為所動。這是一個人的最高修養境界,也是養生重要的指標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