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煩惱絲”作為身體的一部分,不僅可以讓我們看起來更精神、更有型,而且它還是我們身體保健的一把“鑰匙”,讓我們在不經意間開啟那健康長壽的大門。但是我們怎樣才能拿到這把“鑰匙”呢?
作為清代後期的國家統治者,慈禧太後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及顯赫的地位,雖然國事和家事帶給她諸多的煩惱,但據史料記載,即便是垂暮之年的慈禧太後,仍然是青絲滿頭,容顏不老,精力充沛。
我們肯定都很好奇,慈禧太後是用什麼方法讓自己“青春不老”‘容顏永駐”的呢?
通過翻閱史料,我們可以得出答案。除采用宮廷密製補品外,慈禧太後還有一件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梳頭。說到梳頭,有人要說了,這也是我每天都做的事情,有什麼好奇怪的。但是你可不能小看了這個普普通通的梳頭,人家慈禧用了以後,效果就大不一樣了。
據清代宮廷《起居注》記載,禦前總太監李蓮英每日為慈禧太後梳頭。據傳慈禧到了垂暮之年仍然滿頭烏發,不減當年。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既然慈禧太後能讓自己“容顏永駐”“青春不老”,我們現在的人一樣也可以。雖然宮廷密製補品,因為年久失傳,我們現在無福享受了,但慈禧太後的梳頭療法我們卻可以大膽去嚐試一下。
我們現在就行動吧!
首先找們準備一把梳子,當然我們的梳子不能和慈禧特製的梳子相比,但最好還是準備一把木頭的梳子。因為木梳不僅可以梳理頭發,而且還具有獨特的醫療作用。
每天我們要用多少時間來進行梳頭療法呢?我們先來看看慈禧是怎麼做的吧。
據清代宮廷《起居注》記載,禦前總太監李蓮英每日為慈禧太後梳頭很認真,而且方法有獨特之處,他總是先將手指插入頭發中,自前向後反複梳摩頭皮解癢,而後再用梳子梳理頭發。
李蓮英的梳頭方法是有一定的醫學道理的。中醫學認為:頭為“諸陽之會”,人體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都聚會於頭部,而且頭部有幾十個穴位。《素問·脈要精微論》也指出,“頭者,精明之府”,是氣血彙集之處,“五髒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頭麵”;同時,腦有為奇恒之府,與心、肝、腎、經絡係統關係緊密,有著“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功效”。通過梳頭,可使頭部經絡氣血暢通,保證大腦的營養供給得以改善,新陳代謝旺盛,從而減緩頭發的早衰,並有利於頭發皮屑和油膩的清除。
隋朝名醫巢元方指出,梳頭有通暢血脈,祛風散濕,使頭發不白的作用。《聖濟總錄·神仙導引》說,梳欲得多∥多則去風,血液不滯,發根常堅。《延壽書》認為,發多梳能明目祛風。
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一度頭發脫落嚴重,後來他接受一位名醫勸告,早晚堅持梳頭,不久即愈。仡對於梳頭促進睡眠有深切體會,說:“梳頭百餘下,散發臥,熟寢至天明。”南宋大詩人陸遊,每日晨起堅持梳頭,在白發上梳了再梳,終於梳出胎發茸茸(黑發),便吟道‘:“覺來忽見天窗白,短發瀟瀟起自梳”。明朝養生學家冷謙(活了150歲),一生注重養生,所著《修齡要旨》一類書,提出“十六宜”,第一就是“發宜常梳”。明代《焦氏類林》一書中說:“冬至夜子時,梳頭一千二百次,以讚陽氣,經歲五髒流通。名為‘神仙洗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