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天千氣燥,而屬於嬌髒的肺卻極易受到內外的雙重侵害,如何能在千燥的秋天,保護好我們嬌嫩的肺部呢?
2003年秋天的一天,我正在外地出差,忽然接到中央電視台一位記者打來的電話,她在電話中萬分焦急地對我說:“楊大夫,我父親的哮喘病又犯了,現在已經不能走路了。"
“我剛把他送到解放軍總醫院,現在正在搶救呢,醫院大夫檢查了以後說我爸的病挺嚴重,要給他實施氣管切開手術,現在正要讓我在手術合同上簽字呢,我現在腦子裏一片空白,一點主意都沒了,您是這方麵的專家,您幫幫我,給我支個招吧!”
聽了這位記者的話,我先告訴她說,不要慌,你跟我說說你父親發病時是什麼情況?
我父親發病的時候,臉發白嘴唇發紫,呼吸起來有些困難,經常咳嗽但是卻不怎麼咳出痰來,同時她還聽他父親說,經常感覺自己胸悶,而且心慌出冷汗。
聽完這些情況以後,我趕忙對他說,你父親得的是支氣管哮喘,先不要切氣管,保守治療就可以,隨後我給她了一個方子,讓她到藥店買右歸丸和左歸丸,按照藥品上的說明給他父親服用,並配以益氣健脾的外敷貼。
1周以後,我一回到北京,就趕到這位記者的家中,看望她的父親,當時老人的狀態很好,我檢查了一下,發現老人昀哮喘已經不是很嚴重了,隻需要調養幾天就沒有什麼問題了。據這位記者講,不但咳嗽的次數少了,而且手腳也都恢複得不錯。
聽這位記者講,和她父親同時住進去的還有兩位老人,當時隻有她父親沒有進行氣管切開手術,而是采用了我的保守治療法,但是現在她父親奇跡般地活了下來,而那兩位切了氣管的老人卻都去世了。
支氣管哮喘俗稱“吼病”,祖國醫學稱“哮證”。中醫將急性期哮喘的病象大致分成寒性、熱性兩類。寒性表現為咳痰清稀不多,痰呈泡沫,色白,口不渴或喜熱飲;熱性表現為咳痰黃稠,難以咳出,口渴喜冷飲,口苦,身熱麵紅。
中醫認為,老年或者男性患哮喘病基本上屬於陽虛,而少年或女性則基本上以陰虛為主。
中醫在緩解期使用的方法主要是調補肺、脾、腎三髒,以提高身體抗病能力,減少發病次數,直至痊愈。在上麵的案例中,我也是以調補肺、脾、腎三髒的方法來進行治療的。
其實,上麵的這位病人,就是由於秋天天氣千燥,同時又沒有注意,因而患上了肺部疾病。那秋天到來了,我們該怎麼保養自己的身體呢?
一年之中,秋天是陰長陽消的時候,所以秋天自然應該養陰。尤其春夏傷陰耗津的人、陰虛津虧者,更要抓緊秋天的時機養陰生津,以調整、恢複人體的陰陽平衡,這樣因勢利導,協調陰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稱:“秋三月,此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誌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誌,使肺氣清,養收之道也。"意思是說夏季生長的萬物一到風勁急、地氣肅殺的秋天,都已經長得果實掛滿枝頭,應當到了收獲的季節。故人們應該像雞一樣,一到天黑就睡覺,天剛亮就起床,心神安定,不要胡思亂想,收斂神氣,使肺氣清肅,避免冬天泄掉,以致於本應收藏的變少而影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