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是每個人都在讀的東西,但每個人從中得到的東西卻大不相同,但一本好書卻能給我們帶來心靈的震撼。它能與我們的心靈相通,來治療我們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傷痕,因為書中有我們需要的救命良藥。
常言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書中自有救命藥”大家可曾聽說?
大家肯定以為我在胡說,但我告訴大家的是,雖然這件事情猛聽起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但事實上卻是真有此事。
史書曾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情。清朝的嘉慶年間,在鬆江府有一位秀才酷愛讀書,學問也非常好。但是不幸的是20歲那一年,他忽然間得了一種病,整天咳嗽不止,身體也日漸消瘦了下來。後來請大夫給檢查了一下,醫生看了以後對他說,你得的是肺癆,現在還沒有好方法能治好這個病.。後來又陸續請了不少大夫看,也都說沒治了。
這位秀才就想,既然大夫都說我沒救了,那不去管這個病了吧,在剩下的這些日子裏,我就千點我喜歡的事吧。這位秀才是個書迷。’於是,他就抱了一大摞醫書,把自己單獨關在書房裏,整天困了睡,醒了讀書,除了送衣食,不許任何人進來,真可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醫藥書’了。
開始的時候,家人還能聽到他的咳嗽聲,後來咳嗽聲慢慢地變少了。兩年後的一天,秀才忽然自己推開了門,從書房中走了出來。這時的他不再是剛進書房時,麵無血色,枯瘦如柴了,隻見他滿麵紅光,精力充沛。原來,讀了兩年的醫書結果把病給讀沒了。
經典名著《三國演義》有一個“讀書祛頭風”的故事。說的是為了爭奪地盤,袁紹要幫著劉備打曹操,。但是苦於沒有理由,所以袁紹就讓陳琳寫了一篇《討曹檄文》,羅列曹操的種種罪名,為打仗製造理由。而此時的曹操呢?正躺在床上休息,因為他正被不知什麼原因得的“頭風”病折磨得死去活來。
這篇檄文最後貼到了曹操的老窩——許都,曹操的手下人趕緊把檄文帶回來呈給曹操。曹操拿劐檄文一讀,“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覺頭風頓愈。從床上一躍而起”。原來久治未愈的“頭風”病,沒想到竟被陳琳一篇文辭激烈、語言犀利的檄文給“治”好了。讀書為什麼能祛病養生呢?
《黃帝內經》中提到:“聚神會神乃養生大法”。
讀書的時候,我們沉迷於書本,潛心於文字,排除所有的雜念。這樣不僅可以讓我們享受閱讀帶來的愉悅,而且也可以令我們身體放鬆、精神享受,起到調達神誌、平衡人體陰陽氣血的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監測中心曾做過調查,他們得出結論:肝炎、糖尿病、腦血管病等常見病的死亡率,與患者文化程度呈負相關關係,文化程度越高,得病後的死亡率越低,長壽的可能性越大。
宋代詩人陸遊就認為讀書有祛病健身的功效,他曾做詩曰:“病經書卷作良醫”0散文家秦牧也說:“書中自有妙藥。”戲劇電影大師夏衍說:“不愛動腦,不愛讀書,不愛思考的人,很容易得‘老年癡呆症’。我國103歲詩翁葛祖蘭(1887-1989)曾說過:“我的長壽之道就在讀書與寫詩,它使我胸襟豁達,心情閑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