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心平氣和的蘇東坡(1 / 2)

蘇東坡,作為一個以文聞名的古人,他除了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還留下了東坡肉,可見這是怎樣一個能領會生活並享受生活的妙人。長壽沒有幸至,都要養,蘇東坡的養生之法也像他的行文胸襟一樣值得後人參考和學習。

蘇東坡是我國宋代的大文豪,在散文、詩、詞、歌、賦、書法、繪畫、音樂、佛道等方麵都有相當的成就,這是人所共知的,但恐怕沒有幾個人知道他還是一位養生學家。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宦途淒苦坎坷,先後遭受了三次大的政治災難:貶黃州,貶惠州,貶儋州;感情生活也有諸多磨難,經曆了三次感情生活的打擊:喪王弗,喪王閏之,喪王朝雲。這對於常人來說是難以承受的,而他卻能平靜地泰然處之,活到了66歲,這實屬難得。蘇東坡之所以能對生死、得失、苦樂、禍福、榮辱、貴賤等人生大事置之度外,除了他天生豁達、樂觀的性格,還與平日生活中注重保健養生是分不開的。

有一次,蘇東坡的朋友張鶚帶來一張上好宣紙,求其墨寶,並說最好寫一點有關養生方麵的內容。蘇東坡略思片刻,點點頭說:“我有一個養生長壽方,總共四味藥,藥效靈驗,今天就贈奉給你吧。"說完,揮毫寫道:“一日無事以當貴,二日早寢以當富,三日安步以當車,四日晚食以當肉。"

芬東坡的4味“長壽藥”實際上是強調了情誌、睡眠、運動、飲食4個方麵對養生長壽的重要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全球性的研究,發現在保持健康的四大基石中,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占25%,適量運動為15%,戒煙限酒占10%,而心理平衡占了50%。所以要保持健康最要緊的是:人貴有自知之明,要多看別人的優點,千萬不要做橫向或縱向的比較,否則容易產生心理失衡,使壓力陡然上升。當然,通過不斷的努力,可以滿足欲望,但是欲望是無止境的,不平衡是絕對的。所以做人必須學會放棄,學會自我解放,自我減壓,隻有這樣才能擺脫心理上的不平衡,才能永葆淡泊、樂觀的良好心態。合理膳食的基礎是“有粗有細、不甜不成、三四五頓、七八分飽”。過飽不僅增加消化道的負擔,引起消化不良,還會導致肥胖,特別是晚餐過飽更容易導致肥胖和入睡後咬牙齒。

蘇東坡強調要動靜相結合,才能養生長壽。他主張動——“能逸而能勞”;亦主張靜——“心平氣和”。蘇東坡認為一個人首先要心靜,不要胡思亂想,自然就能“心平氣和”。

在《東坡養生集》中有記載:說他每天天剛亮,就立即起身,盤腿而坐,練習他自創的保健養生功。選一處安靜的地方,端身正坐放開衣帶,使全身放鬆。兩目垂簾,似閉非閉,用舌頭在嘴裏上下左右攪幾次,同時張口吐幽濁氣,再從鼻孔吸進清氣,這樣十四五遍後把口中的津液咽下,然後叩齒數次,舌抵上齶,靜靜地數呼或吸的次數,從一數到十,再由十數到百,一定要專心,記清數目。這樣坐的時間越長越好。如果不想再坐,可以先放鬆手足,然後再緩緩起身。如此長期堅持,必可使身體健康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