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林清玄真清閑一一她的慢妙招(1 / 1)

慢生活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健康的心態,是一種積極的奮鬥,是對人生的高度自信。學會放慢腳步,做一個健康的人,幸福會像花一樣開放。

林清玄可以說是台灣的散文大家了。曾在台灣創造了連續3年暢銷書排行榜第一的佳績,人們對於他的作品有很高的評價,他獲得了“世紀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間最美妙的聲音”的美譽。

說到生活,林清玄有一個很好的理念——“慢生活”理念。他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舉了一一個例子,說的是他的一個親戚,做的生意很大,有一次他到這位富親戚家做客,看到他忙得昏天黑地的,林清玄便問這位親戚,能不能給自己一個悠閑的早晨?親戚回答說,怎麼敢,一早晨對我來說就是1000萬呀。林清玄想了想,對他說,你現在可以用一早上掙到1000萬,但有一天,你用1000萬買不到一個早上。林先生沒有細講他親戚聽後的反應,但是這淡淡的一一句話,讓我們領悟到一個平實而又令人震驚的哲理,那就是“1000萬與1個”。

林先生的散文很多都流露出對人生對社會的思考,他的文章往往不經意間便流露出禪意,比如《溫一壺月光下酒》、《飛入芒花》等。

“慢生活”這個詞,簡言之就是慢慢享受生活的意思。據說這股潮流源於意大利作家卡歲·皮逖尼,當年為了抗議在意大利羅馬廣場上新建的一家快餐店,他在小鎮巴沃羅發出“即使在最繁忙的時候,也不要忘記享受家鄉美食”的呼籲。這次呼籲帶起了一股全球性的“慢生活”浪潮。現在,全世界的‰慢生活”支持者已經發展到數以萬計,這些”慢騰騰”的人擁有一套獨特的生活方式。

林清玄的”慢生活”理論,是用現代的語言,包裹著古老美好的智慧,讓所謂的“快節奏”時代心身疲憊的人們受益。

人們都向往舒適優雅的”幔生活”,但我們為什麼慢不下來呢?事實上,很多人生活中不僅沒有慢下來,甚至還在疲於奔命。究其原因,恐怕就在於我們的心裏功利性的東西裝得太多。比如你舍得花一兩個小時關掉手機、好好享用一頓午飯嗎?那可沒準兒要失去好幾個客戶呢。你能做到晚上不去應酬,而是坐在家裏好好讀幾頁書嗎?當然不行,弄不好要被老板批評,下回加工資就沒份了。你是否願意放棄加班,而是找個安靜的瑜伽館,徹底地放鬆身心呢?恐怕有很多人會心疼那白白溜走的加班費……

於是,都市裏的人們形成了一個生活怪圈,一方麵渴望靜下來,慢下來;另一方麵又無法擺脫功名利祿的誘惑,結果是既沒有沉醉於工作的狀態,也沒有享受到生活的樂趣。

其實,要慢下來也不難,隻要你認清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健康的身體、情感的交流,而不是高薪水、高職位;隻要你真正懂得努力工作是為了更好地享受坐活,而不是成為它的奴隸,你會很容易就安靜下來,過自己想要的慢生活。從現在開始,找一個時刻關掉電腦和手機,細嚼慢咽你麵前的食物,嚐出麥子的清香、大米的甘甜、蔬菜的新鮮;帶本書去田野,去郊外,看看藍天白雲,讀讀天文地理;去拜訪老師、同學和朋友,聚會和傾談;常家看望父母家人,為他們用心做一次飯,聽他們的心聲;累了就好休息,困了就安心睡覺……慢慢地,你會忘記人世間的煩惱苦悶,你會發現慢生活的美妙滋味,並且愛上它。

我想現實生活中沒有哪個人想把自己的生活故意繃得緊緊的,隻是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忙碌,想用快速的工作節奏來換取高層次的生活質量。

林清玄在他的言論中特別強調了這種生活,他還舉了兩個特別有意思的例子來說明他的觀點,一個是關於烏龜的生活方式,生活節奏非常緩慢,於是烏龜就長壽。他還有意思地說他現在就用的“龜吸法”,一絲絲地吸氣,一絲絲地吐氣,做深呼吸,這樣將有助於每次都能呼吸到完全新鮮的空氣,對肺的保養也是非常有利的。舉的第二個例子是日本一位非常有名的武士當年在學藝的時候就問師傅,他能用多久才能成為真正的武士,師傅告訴他大概要10年,這位武士又問如果他非常努力地練習那將要多久,師傅告訴他要20年;那這位武士又問如果他每天不睡覺,夜以繼日地不停地練呢,師傅就告訴他,那你就永遠成不了武士。

這兩個例子說明,有些事情不是你想快就能快的,欲速則不達嘛;何況勞累了身體,賺很多的錢又有什麼用呢。生活是個過程,不是說你達到什麼程度你才會過上幸福的生活,它體現的是那種快樂生活的心態。如果你把生活看成是一種結果的話,很可能到你擁有金錢和地位的時侯,你已經失去了享受生活的身體和心態。

林清玄希望每個看他的作品的人“能放慢生活的節奏,體驗一下吃得下、睡得著、笑得出的‘神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