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孩子的自信從哪裏來(1 / 1)

孩子的自信從哪裏來

子女成長

作者:劉湘梅

認識自我

有些父母會擔心,自己的寶寶怎麼那麼自私?總是把“我的”“我想”“我不要”掛在嘴邊,凡事認自己那一套,對大人的感受根本不理會,也不懂得去理會。

其實,嬰幼兒時期,是人生中最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孩子對自我的認識,就是從使用“我”稱呼自己開始的。父母無需太擔心,因為這是每個孩子的必經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曆各種人際關係,孩子就會自然地從別人的角度看世界,尋求別人的認同,變得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並且開始能理解及尊重他人的感受。

在孩子剛剛開始有自我意識時,教他多說“我”可以加強他對自己的認同。

接受自己

父母可以通過和孩子的溝通、別人的評語、參與遊戲活動時的表現,讓孩子清楚自己生理、心理、能力等各方麵的強勢弱勢,同時建立一個接受自己強勢弱勢的態度。隻有父母坦誠地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強勢弱勢,並且認識到所有人都有各自的強勢弱勢,孩子便會明白,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無懈可擊的,他也才會很自然地產生自我接納的態度。

鼓勵自己

每個人每天經曆那麼多人與事,要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每個成就並加以讚許,是不可能的。所以,從幼兒時期就告訴孩子,首先做自己的好朋友,對自己感到滿意的行為進行自我讚賞,遇到挫折時鼓勵自己,自己打氣,這樣的孩子當然能夠肯定自己了。

充實自己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是基礎,能努力不懈地充實自己,克服弱點,發揮長項,才能維持自我肯定的狀態。父母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或訓練,鼓勵孩子多看書多發問,都是讓孩子充實自己的好方法。

孩子的自信心,是要通過“自我照顧”的成長任務建立起來的。這包括個人生活起居的常識和技能,比如當一個兩歲的孩子會自己拿勺吃飯時,完成這個“自我照顧”的任務,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非常有成就感,也就增強了自信心。

麵對失敗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挫折和失敗。挫敗對於孩子來說未嚐不是一件好事,但太多挫敗卻會令孩子氣餒。因此,父母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孩子遇到什麼困難,最終必定是向父母求救,依賴父母的幫助去解決問題。

但幫助孩子解決困難也應有技巧,當孩子正埋頭苦幹也做不好的時候,父母應在一旁為孩子打氣,給予他信心再做嚐試;如發覺孩子始終都做得不得法,應該向孩子提示,但切勿太明顯,使孩子感覺是你幫他去解決困難;當孩子得到負麵評價時,提醒他的強勢,可以幫助孩子盡快走出失意,找回自尊。

建立自尊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麵對不同的挑戰,最需要老師、父母的鼓勵,自尊心有助他們接受考驗,渡過難關,父母應該盡力營造與老師、孩子之間的良好關係。在這樣的基礎上,孩子與父母或老師、同學發生衝突,或遇到短暫挫折,可能會意誌消沉,但是過後,自尊心又會重現。父母不必過於擔心,孩子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脆弱,一點小小的挫折或者負麵的評價,很難從根本上徹底打擊孩子的自尊。

編輯 / 孫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