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病的人,尤其合並有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或結腸不完全化生者,如何防範胃癌的發生是胃病患者極為關心的問題。由於胃癌的發生與遺傳、幽門螺杆菌(HP)感染、亞硝胺等致癌劑、低硒高鹽飲食、吸煙酗酒不良習慣等多種因素有關,因此防範應從多方麵展開。
一、積極治療HP感染
慢性活動性胃炎80%以上合並有HP感染,十二指腸潰瘍達90%以上,胃潰瘍超過70%。當代研究發現這種HP分泌一種或幾種可使細胞發生變性的細胞毒性因子,引起胃黏膜炎症、黏液減少、細胞出現空泡及一係列細胞、體液免疫反應,加劇胃黏膜細胞損傷,反複發作會引起胃黏膜增生性或萎縮性病變。最近英國研究人員發現所有胃癌患者中約35%~55%與HP感染有關。
美國斯坦福大學和檀香山庫基尼醫學中心的科研人員分別對13萬人與6000人的調查發現,在20年內,受HP感染的人不僅易患潰瘍病,而且患胃癌的可能性是非感染者的3~6倍。
因此,積極治療HP感染對預防胃癌發生有重要意義。可選用含鉍製劑(如德諾、麗珠得樂、樂得胃、胃必治等)連服8周;或鉍劑配合甲硝唑、羥基氨苄青黴素(後兩藥連用7~10天);或用小劑量痢特靈懸液口服。中藥藥敏篩選試驗發現黃連、生大黃、黃芩、地榆、石榴皮等對HP有較好抑製作用,也可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加用。此外,業已發現HP具有傳染性,治愈或已好轉的病人若不注意飲食衛生或過勞、不戒除不良習慣,也是引起再次感染或複發的原因。
二、平素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鮮蔬水果
據最近英國學者研究報道。維C隨同胃液一起能阻止致癌物前體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而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竇炎、胃癌患者胃液中維C濃度明顯低於正常人,提示慢性胃病患者胃分泌維C的能力減弱。亞硝胺是一種強致癌物,而足量維C的抗氧化作用,能阻斷一些致癌物產生,保護胃免受亞硝胺的致癌作用。
此外,維C並能通過促進幹擾素的合成起到抗癌作用。營養學家主張胃病患者每天都應食用富含維C的鮮蔬與水果,如芫荽、青蒜、薺菜、青菜、青椒、菜花、花椰菜、芹菜、韭菜及柑桔、鮮棗、檸檬、獼猴桃、山楂、草莓等。須注意的是萵苣、茄子、山藥、鮮蘑菇、黃豆芽及西瓜、梨、蘋果等維C的含量並不多,必要時,可服用維C藥片補充之。
三、多食富含天然β-胡蘿卜素食物
天然β-胡蘿卜素對修複上皮細胞、增強免疫功能、防癌有重要作用。β-胡蘿卜素且是一種抗氧化劑,可清除氧自由基,對減輕胃黏膜損傷有益。富含β-胡蘿卜素的食物有海藻、紫菜、胡蘿卜、油菜、菠菜、綠莧菜、甜杏等。
四、常食富含硒的食物
近年來很多研究均發現胃腸道癌、食道癌、肝癌等患者血清硒水平顯著降低。被譽為天然抗癌素的微量元素硒在抗癌中充當重要角色,能保護細胞免受過氧化物損傷,並幹擾致癌物代謝;且能增強人體細胞免疫功能,抑製癌細胞生長,所以,胃病患者常吃些富含硒的食物,對提高抗癌能力大有裨益。富含硒的食物有豬肝、鴨肝、腰子及海產品(魚、龍蝦、甲殼類)及大蒜、芥菜、蘆筍、薺菜、蘑菇、芝麻等。
五、避免各種傷胃因素
著名病理學家張蔭昌教授近年來發現胃黏膜因炎症、糜爛、潰瘍反複損傷後,再生的上皮細胞不僅排列紊亂,而且細胞形態不一,呈明顯異型性,這種再生異型增生發生癌變的機率高。因此,胃病患者須注意攝生及避免各種傷胃因素尤為重要。
《素問·痹論》中說:“飲食自倍,脾胃乃傷。”胃病者更應注意飲食避免過飽過饑、過燙過冷,不吃過硬的東西。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螺螄、田螺、河蚌等也應少食或不食。須切記烈酒、香煙、咖啡、濃茶是胃病的大敵。菜肴勿過鹹,最好不吃醃製品(如香腸、臘肉、鹹魚、醃菜),因高滲性食鹽會改變胃黏膜細胞的滲透壓,損傷胃黏膜屏障,易誘發癌變;而醃製品中多含有不等量的亞硝胺類物質。然而牛奶卻是胃病的良友。最新研究表明牛奶能促進胃黏膜上皮細胞合成前列腺素,能增強受損胃黏膜細胞修複及抗損傷的能力,胃酸分泌正常或低胃酸的胃病患者可常飲用。胃病患者特別須慎用或不用皮質類固醇及非甾體抗炎劑(阿司匹林、消炎痛、炎痛喜康、布洛芬、萘普生等),以免引起或加重胃黏膜糜爛、出血。
最後須提醒注意的是,並發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結腸不完全化生的胃病患者,應定期進行纖維胃鏡複查,密切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