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道明亮的金黃色燈光掃過樹叢和草坡不斷向前,安娜和宋小雙兩人驅車出了研究所就往山頂上趕,現在已經接近晚上十點,山路上除了發動機的運轉聲、輪胎壓過碎石路麵的噪音外就隻剩下蛐蛐聲了,愛在夜間活動的小動物早就燈光晃動的時候逃到僻靜處了。
宋小雙有些無聊,試著用車載收音機搜索一下附近的音樂台,結果卻意外的聽到一段詩歌朗誦,聽了一段後,沒有聽懂後現代意味強烈的詩歌的含義到底說的啥,覺得自己的文化水平跟不上這樣的節奏,覺得和唐詩三百首比起來差遠了,聽了兩分鍾實在是受不了一把關掉。
旁邊的安娜還問他不是很好嘛,幹嘛不聽了,宋小雙隻能無言以對,暗道安娜果然博學,畢竟是研究生出身的他不能比。
坐在車裏上山當然比兩人跑步上山快多了,安娜將車熄火停在避雨亭附近拉上手刹後,按了車內閱讀燈的按鈕,五座的寶馬城市越野車裏麵頓時光線明亮了起來。
停車的位置是安娜精心挑選好的,底盤下的碎石地上有一條下雨衝刷出來的凹槽,深度有十多厘米,四個輪胎齊跨在凹槽兩側,加上底盤高度接近二百毫米,已經能夠讓一個人躺著挪動到底盤下檢查有無異常情況了。
宋小雙和安娜拿出找螞蟻的精神來搜尋可能存在的較小追蹤裝置,因為宋小雙對車裏的很多設置根本不懂,所以就由安娜搜索第一遍,他再找第二遍,免得本來是正常的設置被看做是追蹤裝置,幹擾正常的搜索過程。細細找了兩遍都沒有發現有任何的異常問題。
兩人都覺得安裝在車上的定位跟蹤裝置應該很小,自帶短周期電源,能間隔一定時間往外界發送特殊頻率的信號,然後被專用設備在一定範圍內檢測到,這種東西和普通民用的依靠衛星轉接定位的跟蹤器完全不同。
但兩人的想法隻是殊途同歸而已。宋小雙是在被兩名國安從戎江市“請”到星銳能源所的途中,在車上見識到了特種裝備的厲害,相信這種特種工具外形應該很小;而安娜則是人體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耳濡目染下對所謂的高科技已經涉獵頗深,自然不會相信裝在車上的定位追蹤裝置,會有連接外部電源之類的設計,當然最後的結論也是外形趨於小型微型化。
兩個人的想法出奇的湊到一處,是以很細致的搜索了兩遍車內布局,可惜根本沒有發現有何異常情況。
安娜遞給宋小雙一把強光手電後關掉了車內閱讀燈,兩人用強光手電檢查了整個車身外部,包括車頂、引擎蓋、前臉、後車門、輪胎外側,都沒有發現異常。接著又打開引擎蓋,借著手電光仔細的搜尋一番,也沒有發覺有啥礙眼的小東西突凸的出現在眼前。
蓋上引擎蓋後兩人對望一眼,看來隻是剩下底盤部分了!
安娜爭不過宋小雙後同意由他躺倒車底查看,宋小雙在行動之前走到旁邊的石頭旁,雙手掌貼實石頭表麵,能量氣勁勁力透體而出,“噗”的一聲輕響,石頭一側較薄處碎成兩塊掉到地上,宋小雙一手提一塊老式城牆青磚大小的石塊走回車旁,塞在車前輪和後輪相對一側以防止出現意外情況溜車。
當然隻是做為預防而已,安娜停車的時候已經考慮到這個問題還拉了手刹,除非是發生強烈的地震震塌山頂泥土倒有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
“他瑪德,早知道在這裏就不用費事了!”
宋小雙剛仰著頭慢慢的鑽進車頭底下,正因為後背處被碎石擠壓感覺有些疼,就看到樹脂材質的下護板與保險杠之間形成的小空隙凹槽裏,手電光線注視下一塊手表盤大小厚約兩厘米,顏色為金屬灰的奇怪物件被宋小雙瞄到,看樣子是用什麼粘合劑附到下護板上的,上麵還有一些車輛行駛時濺起的泥灰!
宋小雙試了一下居然扯不下來,沒有法子隻得動用能量氣勁使出了震字決才搞定,從車頭底下出來的時候不禁感歎這事情太操蛋了,兩個人忙碌了好久,卻不知道它就在車頭底的下護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