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抿嘴木依依(1 / 3)

等在帳篷外的裴伊雪看了看時間,也就十來分鍾,宋小雙和鄭海玲兩人就從裏麵出來,後麵跟著大學的同學孔妮妮,看起來是有結果了!

“怎麼樣,救援指揮部怎麼說?”裴伊雪輕聲問道。

“沒有問題,我們三個人都加入救援突擊隊,最遲半個小時,必須趕到兩公裏以外的吊橋原址附近,各救援隊的突擊隊員早已等在那裏了,招募民間的突擊隊員,就是村子附近的幾個人而已,他們已經先行出發趕到吊橋處了,時間緊急,你看是現在就走勒,還是在布卡旺村子裏麵待一天再說,等我們把人救回來再到馬庫村,咋樣?”

孔妮妮看著這位大學的同學和好友道。

“這樣吧,宋小雙和鄭海玲就拜托你了,我還是趕緊趕到馬庫村吧,趁現在天還有段時間才黑,還來得及!”裴伊雪沒有猶豫,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接下來幾個人趕緊跑回奇瑞扣扣車旁,宋小雙和鄭海玲把放在車裏的背包拿出來,裴伊雪坐在駕駛室內,和三人揮揮手,很快駕駛著扣扣車駛離村子,她的行程是在馬庫村,既然鄭海玲和宋小雙的事情,有孔妮妮在旁協助,裴伊雪也算有了交代!

宋小雙和鄭海玲看著離去的扣扣車有些分神,這樣的女漢子確實是很少見到的,不僅有自己的主見,而且心地善良,不知道她有沒有男朋友或者是結婚沒有,有這樣的女朋友,那個男人自己是比較幸福的。

孔妮妮看著宋小雙和鄭海玲,考慮了一下道:“是現在徒步走過去,還是在村子裏麵找到交通工具坐車趕過去,如果步行攜帶兩個背包可能時間上有些緊張,不知道能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趕到?”

“還是現在就走吧!”鄭海玲看了宋小雙一眼,把背包背在背上,帶頭往機耕道上麵走去,宋小雙和孔妮妮緊緊的跟在她的身後,順著擔當王河穀往山裏麵急行。三人就是這樣攜帶兩個背包直接往山裏進發。

本來救援指揮部是不允許兩人攜帶個人物品進入山裏麵的,救援指揮部出於便於指揮和管理的想法,是考慮讓宋小雙和鄭海玲裝備救援指揮部,放在吊橋原址附近的裝備的,早在今天早上,救援指揮部就派人人拉肩扛的,把各種設備搬到了吊橋原址附近,雖然機耕道還沒有打通,但是人過去還是可以的,好些設備都是為架設溜索而準備的!

在鄭海玲的據理力爭下,救援指揮部還是同意了她和宋小雙的要求,攜帶個人裝備進入山裏麵。因為鄭海玲說,如果不準許兩人自帶裝備進去,她就和宋小雙單獨幹,不參加這次的救援突擊隊了,她和宋小雙有這樣兒的能力!

對於鄭海玲的說法,雖然有人在暗自腹誹,區區兩人就想越過河穀進入山區,你當你是什麼人,超人嗎?不過還是從大局著想,如果兩人真的加入救援突擊隊,能力才能夠發揮出來,如果單獨幹,出了事情,帳篷裏麵的人都沒有好果子吃。

抱著這樣的想法,所以領導們還是妥協了一下,同意了鄭海玲和宋小雙看起來有些不合理的要求,其實就是自帶背包前進到吊橋原址附近,然後通過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加入救援突擊隊,渡過擔當王河穀,建立臨時的溜索。

從布卡旺自然村,順著河穀一邊是開辟的機耕道,機耕道原本是穿過擔當力卡山山脈,進入緬甸和西藏自治區的一條重要的棧道,在擔當力卡山山脈的某個點,這條棧道一分為二,偏西方向走出去是緬甸,偏北方向是西藏自治區。

獨龍江流域的馬幫,以前常穿行在這樣的棧道上,後來因為各種原因,這條棧道被廢棄了,最後的馬幫也已經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後來挨著布卡旺自然村的一段被開辟成了機耕道,方便山裏麵的各種山貨運出大山,據聞遠期是把棧道擴建成公路,不過大家都對這樣的設想不看好,難度大不說,還會破壞自然環境,所以在建設了一段機耕道後就偃旗息鼓了。

那座被衝毀的吊橋倒是原本就有的,不然馬幫靠溜索過河是很麻煩的。

宋小雙、鄭海玲、孔妮妮三人腳步翻飛急行,被衝毀的吊橋原址其實離布卡旺村子有五裏路,沿途還有幾處待清理的滑坡區需要小心的翻越,而指揮部給三人到達吊橋原址的時間卻是半個小時,如果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趕到,救援突擊隊就不會再等他們了!

畢竟宋小雙和鄭海玲是剛剛到達村子裏的,突擊隊的其他人員,已經在預定地點開始準備渡河了,裏麵有從孔當行政村各自然村召集來的攀岩好手,宋小雙和鄭海玲即使不加入這支突擊隊,救援指揮部的行動計劃,突擊隊還是會完整的去執行。

從離開帳篷算起,幾人在回到家庭旅社外的車子裏取背包,和裴伊雪告別,耽擱了幾分鍾,實際上留給三人的時間就隻有二十五分左右,要穿過有滑坡區域步行五裏路,時間是比較緊張的,所以孔妮妮才會有找車子帶三人一程的想法。

她的想法很簡單,村子裏麵還是有摩托車的,摩托車在機耕道掉頭那是很容易的,讓村民把三人送到第一處滑坡區,然後再步行通過,至少可以節省幾分鍾的時間,因為找人還是需要時間的。

沒想到鄭海玲和宋小雙早有算計,以兩人的腳力二十分鍾帶著背包,突進五裏路還是沒有問題的,不用再去麻煩別人。

擔當王河水暴漲,奔騰渾濁的河水從河穀中穿行,宋小雙三人幾乎是以小跑的速度前進的,三人都是古武修習者,體力自然不俗,隻是在開始路段被佩戴對講機的武警戰士攔下,詢問了三人的目的地,很快反饋到指揮部,順利過關,後麵站在路邊執勤的武警戰士沒有再去管三人的行動。

在第一個滑坡地段,正有幾台挖機和推土機,在頭戴安全帽的指揮員的指揮下,不斷的把泥土和石頭弄到外麵的河岸,為了盡快打通這條道路也就隻能用這樣的法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