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五小時期限(2 / 3)

靠著岩壁站著的宋小雙,對於木依依臉上有些詫異的表情表示理解,國安特別行動小組的裝備,當然是必須好的了。

他其實也很眼熱那把匕首。劉曉晴身穿修身的作訓褲,因此顯得緊繃的大腿側掛著一把有鞘的匕首,在開始吃烤山鼠肉的時候還看了好幾眼,渴望之情溢於言表。他暗想,要是有這樣的一把犀利的單刃匕首,應該能夠經受得住他的震蕩氣勁能量,握著匕首的手把,用出無形能量氣勁,作用於刃口附近,應該能夠形成高速的震蕩刀氣吧?

他的要求不高,隻是能達到從刃口延伸出去五毫米,而刃口不斷裂開就行了。

以前的實驗,各種民用刀具都不能突破這個關口,氣勁一旦稍微大了些,還沒有從刃口形成兩毫米的刀氣,刀具的刃口就被高速的震蕩氣勁崩斷,這還是材質用料比較足的斬骨刀之類的,一般的菜刀根本承受不住震蕩的能量氣勁,直接碎成幾塊!

在嚴禁管製刀具的中國,自然是有施行這樣法規的必要!但是這就給宋小雙錘煉出刀氣的想法,畫出了很難逾越的障礙,他沒有趁手的刀具來做這樣的實驗,出身工人的屌絲即使是有小錢錢,也弄不到高規格的刀具以供實驗,看到劉曉晴的那把匕首,當然很眼饞了,可惜知道弄不到,就多瞧兩眼了。

旁邊的鄭海玲正在一邊吃著山鼠肉,一邊接過劉曉晴從背包裏拿出的瓶裝水,自然把宋小雙這二愣子的所作所為看在眼裏,她不禁有些氣急,臉色都變了,眼眸裏呈現一絲厲色,以為宋小雙是看著劉曉晴修長的大腿發愣。

鄭海玲暗自想:這二愣子膽子也太肥了,太無所顧忌了,自己就算不是他的正式女友,預備的總算是吧?果然男人都是下半身動物,就知道沾花惹草的,沒個正行。

第一個疑問其實鄭海玲不敢肯定,但是先這樣標定再說,不然就不好給宋小雙定下“罪名”了。

幾個人本來就湊到一塊兒,距離都很近,木依依、孔妮妮、小陳都看出來鄭海玲臉色不對勁,恐怕是剛才宋小雙眼神瞎逛惹的禍,這美女發起飆來可擋不住,想要走開也不合適,因為這樣不是明顯在說,哎,美女,等一下,我先退走,免得殃及池魚,你們有事情好商量之類的,反而會把事情搞砸,還是裝著不知道為好。

劉曉晴身為引起這場無形風暴的源頭,自然曉得宋小雙並不是看她的身段啥的,她可是和宋小雙是正對麵站著的,根本就沒有從他眼眸裏瞧見一丁點的,隻要是成熟女人都會懂的,男人對女人的炙熱渴望!

論身材鄭海玲和她差不多,有個現成的女友,宋小雙根本就沒有必要把目光盯著她看,從以前的監聽內容來看,宋小雙是很在乎鄭海玲的,斷然不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那麼盯著她的大腿瞄了幾眼,讓鄭海玲都表示明顯的羞憤了,一定是盯上了那把單刃匕首!

劉曉晴畢竟是從情報分析轉行的,根據各種潛藏的蛛絲馬跡是她的特長,腦子裏一轉,就知道這是個不大不小的誤會,但她也有責任,誰叫她愛現把匕首亮出來了嘛,她其實很無辜的。得趕緊的修補她和鄭海玲之間的友誼,不能被一個莫須有的誤會給搞砸了。

“那個,宋小雙這個給你哈,看樣子你們出門也是帶了瓶裝水的,先用我這裏的....”

劉曉晴說著話扔給宋小雙一瓶水後,沒有去管他,拉著鄭海玲的手臂就走到一旁低聲細語起來。

溶洞入口處的幾人,能夠明顯看到鄭海玲的臉上陰轉晴,就知道這場風波算是過去了。

宋小雙其實看到鄭海玲瞬間臉色大變,暗道要遭,小鄭一定是想歪了!但是這樣的事情是越描越黑的,還是裝傻最好,後來看到劉曉晴“主動”替他把事情搞定,慶幸之餘不禁有些莞爾,鄭海玲好大的控製欲望,看來賣電摩的老蔡沒有說錯!

鄭海玲經過劉曉晴的解釋後,知道是錯怪了宋小雙,臉蛋紅紅的,眼眸裏的神情還原成柔柔的,走回宋小雙身邊,一邊大肆朵頤著手裏的山鼠肉,一邊悄悄的用沾滿油漬的手,拉著宋小雙的衣襟晃動幾下,看到宋小雙轉頭看她後,淺淺一笑,配上她臉蛋上尚未褪去的紅潮,就如盛開的山茶花似得。

宋小雙卻在內心裏暗自警醒,小鄭的情緒轉換的也太快了,他根本就捉摸不透,高智商的熟女惹不起哈。

不過對於鄭海玲的“主動”示弱,他還是得有所表示,沒有言語,就伸出同樣油膩的手指在鄭海玲的嘴唇邊一抹,替她擦去嘴角糊著的一絲山鼠肉沫,鄭海玲被他的這個動作羞的腦袋低垂著,直接看著腳下的石地,專心的吃著手裏還剩下的肉肉。

宋小雙和鄭海玲旁若無人的動作,讓身邊的女人們和男人們都看不下去了,兩人這個樣子還要不要別人活了,互相對看幾眼,各自找了個借口離開溶洞入口處,躲在一邊免得眼睛又被亮瞎了。

事實上從分配烤熟的山鼠肉開始,到吃完這頓晚飯,心裏麵還有計劃的宋小雙幾人,根本就沒有超過十分鍾就結束,很快以宋小雙為首的搜救第五組四個人,和劉曉晴的國安行動小組的四個人聚攏在一起,臨時開了一個小會,布置解決問題的計劃。

其實隻有一個問題,如果山洞外的山鼠潮真的進攻溶洞,怎麼破?期間木依依把宋小雙給她的終端手持機,交到了鄭海玲手裏。

而在臨時組成的八人小團隊商議計劃的時候,溶洞裏手裏拿著瓶裝水的旅遊團隊成員,還在慢慢的享受著烤山鼠肉加瓶裝水的感覺。沒有人急匆匆的三兩下就吃完,然後沒有事就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