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小雙和梁莉看來,黑五月亞洲部派來的兩男一女三名撣族人,對帕特凱山周邊的地形地貌異常的熟悉,甚至比世代居住在這裏的山民還要熟悉,帶著包括山寨山民在內的接近三十人的隊伍,趁著天黑的契機,不怕溝穀縱橫莽莽叢林,抹黑在山嶺小道裏快速前進,成功甩掉了緬甸情報局的跟蹤追擊,接近午夜時分已經出現在緬甸邊境重鎮納妙拉鎮外圍。
看著山下公路盡頭處的納妙拉鎮建築物,原本是山寨販毒武裝的最後的十多名山寨山民,和阿黛拉等人辭行。
在山寨裏就換好衣服的這些山民,身著同樣的撣族民族服飾,很快就消失在通納妙拉鎮的一條羊腸小道上,而阿黛拉等人則從另一條小道上,走了不遠的一段路後,進入了靠近通往納妙拉鎮公路的一片灌木林裏,這裏早就有三輛越野車被隱蔽的藏好,有了這樣的交通工具,即使深夜進入納妙拉鎮,也不會引起多少懷疑。
自從緬印公路複修能夠通到帕特凱山山口處的班哨村後,不管白天黑夜都有車輛路經納妙拉鎮,經商的、旅遊的,當然還有運輸緬甸柚木、玉石原石、錫礦石的各種貨車,抱著各種想法的不同膚色的外地人,經過緬甸軍警的盤查後,最遠可以到達班哨村,外地人或者是外國人有便捷的交通工具,即使是深夜時分,也不會引起納妙拉鎮軍警的特別注意。
十多人的臨時團隊必須在納妙拉鎮停留短暫的時間,因為安東尼腹部的箭傷需要處理,不然時間拖久了,隻是敗血症就能讓他玩完。
坐在三輛越野車裏的阿黛拉等人,跟在一支到山區拉原木沒有載貨的半掛貨車車隊後麵,成功混入納妙拉鎮,值守在進入鎮子入口處的緬甸警察,沒有攔下貨車車隊以及後麵的三輛越野車,這裏離邊境還有不算短的一段距離。
納妙拉是實皆省北部的交通要道上的重鎮,真正的邊境檢查站是在離班哨村不遠的瓦裏瓦高鎮,不管是緬甸人還是外國人,都隻能止步於班哨村,因為存在邊境領土爭議,緬甸和印度都沒有在帕特凱山互相開通口岸,想要經過陸路公開的到印度境內的法子不存在,隻剩下偷渡越境,而這些不是納妙拉鎮警察能管著的,看到三輛掛著內比都(緬甸新首都)牌照的越野車,警察以為這又是吃飽了撐得慌的外國遊客,由緬甸旅行社人員帶著去邊境兜一圈,現在時興這樣的旅遊項目。
三輛越野車進入納妙拉鎮後不久,三名撣族人就帶著一行人趕到了占地麵積不大的天主教教會醫院。
這是早就安排好的,安東尼的腹部傷口處理需要避開緬甸軍警的耳目,納妙拉鎮公立醫院自然是不能去的,因為曆史原因,納妙拉鎮居民成分很複雜,印度教、錫克教、天主教、佛教教眾互相攙和在一起,打著教派旗號的醫院不少,黑五月亞洲部能夠選擇到天主教教會醫院,處理安東尼的傷勢沒有後顧之憂,可見在這一帶黑五月亞洲部的實力有多強悍!
兩個小時後,阿黛拉得到了手術很成功的消息,安東尼的命保住了,但是他已經不能再執行接下來的任務了,將留在納妙拉鎮,自有黑五月亞洲部成員安排掩飾他的身份,短時間內不會被緬甸情報局布設的眼線發覺,待傷口部分恢複後,會有黑五月亞洲部成員,將他安全的帶到印度,安東尼將在納妙拉待五到七天。
是的,因為宋小雙和梁莉這一路行來,表現的很配合的姿態,阿黛拉也沒有藏著掖著,明說路途的終點,那個神秘的黑五月一號實驗室是在緬甸國境外,是在印度境內,至於究竟在啥地方,阿黛拉始終沒有說。
宋小雙這家夥腦子比外表看起來要靈活,想法多變,一號實驗室畢竟是黑五月組織的重點研究實驗室,阿黛拉隻是知道大致地點,從來沒有去過,鑒於心靈力研究實驗室和黑五月組織的協議,其他詳細的信息,阿黛拉就不能多說了。
手術結束後,除了安東尼和一名撣族男子繼續留在納妙拉外,剩下的一男一女撣族黑五月亞洲部成員,很快帶著阿黛拉等人繼續坐車趕往瓦裏瓦高鎮。
......
清晨時分,緬甸情報局直屬小分隊坐車,趕到瓦裏瓦高鎮後,查找到了三輛被丟棄在瓦裏瓦高鎮子附近,掛著內比都牌照,扮作是旅行社工具車的越野車,這裏有個錫礦礦場,來往運輸錫礦礦石的大型車輛上抖落的礦石粉末,加上輪胎碾壓碎石泥土公路激起的灰塵,在丟棄越野車的附近,除了滿地礦車的車轍痕跡外,任何腳印都被後來覆蓋上的揚塵掩蓋住,情報局直屬小分隊一時間失去了阿黛拉等人的蹤跡!
無法判斷阿黛拉的團隊是往西北趕往班哨村,伺機翻越班哨山口,偷渡入印度國境,還是往正北、偏東北方向翻越沒有路的山脊,進入印度國境內?
經過各方麵信息彙總得出的結論,確信這支由西方情報員組成的小隊,會把宋小雙、梁莉兩人裹挾帶入印度境內,讓一向很自負的四十多歲的小分隊隊長也感到很失望,沒法及時的獲取他們的位置信息,想要在這些人成功越境之前攔截住,難度不是一般的大,隊長已經有了任務失敗的覺悟。
在緬甸情報局直屬小分隊,在瓦裏瓦高鎮使出渾身解數,不斷搜集各方麵的點滴跡象,彙集成不連貫的各種信息,嚐試推導出阿黛拉等人前進的方向的時候,看起來麵相普通的兩名撣族黑五月亞洲部成員,帶著阿黛拉等人已然趕到瓦裏瓦高鎮以東的一個撣族小村落,暫時停住了腳步,在一棟原木壘砌成的木屋裏,圍著一張簡易的木桌,開始吃有民族特色的早飯,兩名撣族男女並沒有一同吃飯,隻是讓身著撣族民族服飾的十多歲妙齡少女,把食物擺放在寬大的木桌上後,用緬甸語告訴大家隨便用不用著急後,就隨著少女離開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