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凝望母親的遺像(外一題)(1 / 2)

凝望母親的遺像(外一題)

散文隨筆

作者:王涇波

母親去世十三年了。十三年來,我從未止息對她的懷念,她的音容笑貌,無時無刻不縈繞在我的腦海裏,銘刻在我的心中。

母親操勞一生,卻未給子女留下一張可供思念的照片。大姐不知什麼時候給父母親照了一張合影,在母親去世後,從這張合影中把母親的照片單獨擴印出來。這樣,我們姐弟五人才都得到了一張母親珍貴的遺像。

每當思念母親的時候,我都禁不住淚水滿麵。佇立在母親的遺像前,久久凝視,似乎母親的雙眼也在凝視著我,不由得使我思緒萬千,悲痛、內疚、懺悔和祈禱,在心裏不停地翻騰著……

凝望著母親的遺像,我看到了母親慈愛、期望的目光。這是我最熟悉的目光,正是在母親這樣的目光裏,我度過了艱苦而充滿陽光的童年歲月。我是母親的第五個孩子,也是最小的孩子,出生在國家最為艱難的六十年代初期。在那食不果腹的歲月,母親寧願自己挨餓也不讓子女挨餓,不管自己吃多大的苦,也要把子女拉扯大。當年,有許多孩子因饑餓而夭折,而我們姐弟五人卻在母親的百般嗬護下頑強地活了下來。因為我最小,得到母親的嗬護也最多。聽家中老人告訴我,母親在生我時,因饑餓和極度虛弱以致全身浮腫,鄰居大娘勸她自己保命要緊,而她卻以一個母親偉大的愛,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毅然生下我、撫養我。母親的慈愛和期望,給我艱苦的童年歲月注滿了溫暖和幸福。

凝望著母親的遺像,我又感受了母親擔心、憂慮的目光。她飽經風霜的臉上似乎又添了許多皺紋,母親的眼紅了,閃著淚光。記得我小的時候,母親雖然身瘦體弱,又裹著小腳,但家裏的重活,如擔水、買煤、扛麵袋,輕活如燒火做飯、洗衣洗碗,總是她一個人包攬,為了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她從不使喚我們。即使我們做了錯事,她也很少發火,她隻是以自己的行動告知我們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在母親的遺像前,我默默內疚自責:難道是我做錯了什麼讓母親為我擔心、憂慮?母親一如生前不忍責備孩子而暗自落淚?是的,是的!在家裏,我不是好兒子,因我很少回家,父親在世時的飲食起居都是二哥操勞;我不是一個好丈夫,常年工作在外,家庭和孩子全靠妻子一人照料;我不是好父親,一個禮拜見不了孩子一麵,即使見了麵,又板著麵孔責備孩子學業長進不大,惹得全家心情不快;在機關,我算不上好幹部,對待事業,雖然盡心竭力,總覺未能滿足大家的期望。母親生前常教誨我,受人之恩當湧泉相報,無功不受祿。麵對物欲橫流的世界,我雖然最終保持住了自己的本性,但是也為自己有時心猿意馬而汗顏。母親,我要常常在您麵前審視自己,時時地警醒自己,讓您放心,讓您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