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金融危機下的慕容煜(2 / 2)

工作有的時候很殘酷,一個小錯誤,就能毀掉自己的事業,更改未來發展方向。

柯冉雖然替陳芬芳不值,但是柯冉內心也有點幸災樂禍,記仇的是女人的天性,或許潛意識中,柯冉一直都期待陳芬芳的工作差錯,終於也等到了。隻是何時到自己犯錯誤呢?柯冉知道隻能延長這個時間,卻不能避免。

DG被譽為世界工廠,32個鎮街都有不同的龍頭產業,並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上下遊的製造裝備工廠都非常齊全,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資本家來這裏投資辦廠。不過,隨著中國整體經濟實力的提高,國內人均工資的一提再提,國內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很多歐美、港台的投資者開始轉戰越南、柬埔寨等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地區或者國家。雖然這對地區會帶來短暫的經濟衝擊,但是靠賣地和租廠房生存發展的地區是得不到真正的長遠的發展,於是DG也喊出了經濟社會雙轉型的口號,大力吸引高科技、低消耗的含金量高的企業入駐,將那些高耗能,低產能,對環境影響較大的企業工廠,通過市場運作逐漸淘汰出DG的地盤。

話是這麼說,但是真正實現起來是非常困難的。一個靠著賣地發家的城市,要在短時間轉變製造業的根本,這可是短則十年,長則數十年的巨大工程。這一座外來移民為主的城市,還不同於深圳,深圳雖為移民城市,但是市民文化素質較高。但是DG大部分都是小學、初中畢業的一線流水線的工人。本地居民也是農民發家,沒有文化沒有底蘊,隻知道追求金錢。整個城市都缺乏精神動力,城市配套也不完善。如果你要吸引世界五百強在這裏投資設廠,最起碼你得有一個留得住高管的城市環境,一個世界五百強的高管晚上下班了,想找個星巴克,還得開車跋涉40公裏去到市區,這種生存環境真的隻能適應生存,而不適應經濟發展。所以說雙轉型,是個遙遠的目標,更是一個美麗的白日夢。

回到D鎮,這是一個以家具出口為主的鎮街。全鎮有2千多家的家具企業,其中有東南亞最大的企業,也有最普通的本地民營企業家開設的小工廠。一直以來,D鎮的家具都以出口量多著稱,曾經一天出口200貨櫃的家具,遠銷海外,號稱中國家具出口第一鎮。一套4件大型的皮沙發,市場價就去到十幾萬人民幣,但是即使你有錢也買不到,因為這些企業80%主要都是做國際市場,國內完全買不到。家具產業畢竟隻是一個製造產業,對環境汙染大,而且回報政府的稅費也比不上IT電子行業。所以麵對未來經濟發展的危機和挑戰,D鎮也在積極招商引資,希望將有限的土地賣給有潛力、高回報、少汙染的企業。除了招引有潛力的企業,政府也希望大力發展本土優秀的企業。為此,政府領導經常到企業去走走,看看企業有什麼困難,看看政策上有什麼可以幫助企業發展,更重要的是,對那些實力雄厚的企業,能否鼓勵他們繼續在本地增資擴產。說到底,政府公務員除了為人民服務外,更重要的是為這個地方賺錢,很多事情說到底,都是錢作怪。

今天,柯冉和龍毅跟著高書記來到鎮內一家大型家具企業調研。這家企業是一家台資企業,名叫Haydn。迎接高書記的是企業的一個副經理。

“高書記,歡迎你來到我們企業啊,總經理已經在裏麵久候依舊”。Haydn的副經理是個廣東人,姓吳,說起普通話真的可謂很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