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調理主要從生活飲食上進行,小小飲食搭配的偏方或者藥物的偏方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科學有效的偏方,可以治愈我們的疾病。
豬肚胡椒治胃痛久治不愈
用料:豬肚1個,胡椒10粒,薑5片。
製用法:將豬肚用醋水反複洗淨,納入胡椒和薑片,入水燉爛。每日早晚一劑,佐餐食用。功效與主治:溫中下氣,補脾調胃。用於治療胃痛已久、身體虛弱、飲食減少、日漸消瘦。鮮薑燉豬肚治胃部隱痛
用料:豬肚(豬胃)200克,鮮薑50克,肉桂5克。
製用法豬肚洗淨切絲,同薑與肉桂放在碗內,隔水燉至熟爛,分2次吃完。
功效與主治:補益脾胃。治療脾胃陽虛或胃寒所致的胃部隱痛、喜熱畏寒、吐清水、口淡不渴等。
田螺殼治胃痛嘔酸
用料:田螺殼若幹,紅糖適量。
製用法:用新瓦焙幹,研為細末。每次服15克,紅糖水送下,每日2次。
功效與主治:和胃,止痛。治胃痛和反胃吐酸、吐食等症。
蛤殼香附散治胃痛嘔酸
用料:海蛤殼(煆)、香附各150克。
製用法:共研成細末。每服15克,每日3次。
功效與主治:解鬱止痛。治胃脘痛,吐酸水。
雞蛋殼消食健胃治饑飽胃痛
用料:雞蛋殼適量。
製用法:將雞蛋殼洗淨,放入鍋內炒黃研成細粉末。每日2~3次,每次3克,飯前用開水衝服。
功效與主治:消食健胃。治饑飽胃痛、噯氣吐酸水,抽筋麻木等。
胡椒幹薑末健胃驅寒
用料:幹薑10克,胡椒10粒。
製用法:上2味曬幹,搗碎,研末。用開水衝服。每日1劑,分2次服完。
功效與主治:健胃驅寒。用於治療胃寒痛。
大棗煮食滋養強胃
用料:大棗適量。
製用法:洗淨水煮。每日吃40~50枚,吃棗飲湯。
功效與主治:溫中補虛。對身體衰弱、食欲不振、脾胃虛寒、受涼腹脹刺痛及貧血有效。
荔枝核陳皮末治胃脹痛
用料:荔枝核100克,陳皮10克。
製用法:曬幹,搗碎,研末。每次飯前開水衝服10克。
功效與主治:散濕寒,解鬱結,和肝胃,止疼痛。用於治療胃脘脹痛、噯氣吞酸。
杏仁胡椒棗核糊治胃痛
用料:甜杏仁5個,生胡椒10粒,大棗核3枚。
製用法:棗核同生胡椒及杏仁共搗碎。服時,加入少量開水調成糊狀。一次服下,每日1劑。
功效與主治:健脾和胃。治脾胃虛寒引起的胃痛。
土豆粥治胃部隱痛不適
用料:土豆(不去皮)250克,蜂蜜少許。
製用法:將土豆洗淨,切成小丁,用水煮至成粥狀。服時加蜂蜜。每日晨空腹食用,連服半月。
功效與主治:和中養胃。用於胃部隱痛不適。
高粱根煎湯飲服治胃痛
用料:高粱根3個。
製用法:將高粱根洗淨,加水煎湯。每日飲2次即愈。
功效與主治:〖JP+2〗溫中,利水。治療脾胃虛寒、消化功能弱所導致的胃刺痛。
核桃殼泡燒酒治各種胃痛
用料:未成熟的綠核桃皮100克,56°燒酒500毫升。
製用法:將核桃殼洗淨,浸入酒瓶中,密封10天即成。每次飲5毫升,痛時服用。
功效與主治:鎮靜止痛。用於治療胃痛,有止痛作用,效果明顯。
高粱黑豆大棗治胃氣不和
用料:紅高粱120克,黑豆60克,大棗30克,蜂蜜、神曲適量。
製用法:將紅高粱、黑豆、神曲碾成麵。大棗用水煮熟,留湯備用。用大棗湯將上三味碾成的麵調和,捏成餅,蒸熟,晾涼,焙幹,軋成細麵,置沙鍋內炒成黃黑色,煉蜜為丸,每丸8克。晚飯後服4丸,白水送服。
功效與主治:溫中調胃。治腹痛,腹瀉,或胃氣不和引起的胃刺痛、嘔吐酸水等。
雞蛋殼理氣止痛
用料:雞蛋殼60克,幹雞內金20克,丁香20克。
製用法:先用適量的95%乙醇灑雞蛋殼上,然後用火點燃,使雞蛋殼完全成炭狀;再將雞內金、丁香研成細末,三者混勻共研細,裝入瓶內或裝入膠囊備用。每次2~4克,日服3次。7天為1療程。
功效與主治:製酸消食,理氣止痛。主治胃脘痛。
二甲散治慢性胃痛
用料:生鱉甲8克,生雞內金1克,生山甲2克,佛手1克。
製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為1日量,分3或4次服,用米湯送服。
功效與主治:養陰消食,活血止痛。主治胃病以及多種慢性胃痛疾患(胃痛病程越長,效果越好)。
山藥內金半夏治胃炎胃痛
用料:蒸熟山藥100克,生雞內金100克,醋製半夏60克。
製用法:上藥共研極細末。每次3克,日服3次,於飯前溫開水送服。2個月為1療程。
功效與主治:益脾潤胃,降逆平衝。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