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東廠(1 / 2)

東廠是明代最大的一個負責偵緝和刑獄的特務機關。

如若有大案要案發生,皇上首先想到的,便是交於東廠處理。

東廠始設於明成祖永樂時期,《明史.成祖本紀三》記載:“永樂十八年,始設東廠,命中官刺事。”

《明通鑒》記述得更加詳細:“永樂十八年八月,置東廠於北京。最初,皇上命中官刺事,皇太子監國,稍稍禁止秘密偵緝,到這時,北京初建,皇上銳意防奸和謀反,便廣布錦衣官校,專門從事緝查暗訪;又怕外朝大臣了知內情,就在東安門北設立東廠,以內侍心腹執掌廠事。從此以後,東廠禁軍日益驕橫跋扈,不可一世。”

東廠直接受皇帝指揮,除皇帝之外,其他任何人都在它的偵察之中。事關機密,責任重大,所以皇帝十分重視,派去主持的宦官都為其心腹親信。頒發的官防比起其他宦官衙門也隆重得多。

東廠顯然是出自成祖的個人所需而特別設立的,其外署辦事大堂設在東安門外迤北,東河沿一帶,過東上北門和東中門,街北是彈子房、學醫讀書處、光祿寺,街南是篦頭房。再往東,是東安裏門,俗稱牆門。過橋以後,便是東安門。東廠的外署大堂就設在這東安門外迤北一處院落。

東廠從永樂十八年設立,直到明代滅亡,共二百二十餘年,其偵緝、逮捕、陷害、冤獄和大規模屠殺,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直接間接都是從這裏發動和執行的。東廠是皇帝下聖旨設立的,由皇帝的心腹內侍總督廠事,直接聽命於皇帝,也由皇帝授旨行事。因此,除皇帝之外,任何人都無法插手廠事,而且任何人都在被監視和偵察之列。東廠所辦的事實際上是皇帝交付的事,所以屬於天子頭等機密,責任十分重大,任何人都不敢等閑視之。

主持東廠事務的皇帝心腹內侍便是東廠掌印太監,他的全副官銜是“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廠內之人稱之為“督主”或“廠公”。

廠公之下設有掌刑千戶和理刑百戶各一員,二者也稱為“貼刑”,多是來自錦衣衛。

東廠偵察訪緝十分廣範,上至官府,下至民間,都有它的蹤跡。

現如今東廠廠公名叫石忠,卻還是先皇設立。當今皇上登機不久,本欲重設廠督,但因石忠權傾朝野,心腹死黨眾多,皇帝也懼怕三分,也就沒敢與他正麵衝突。

石忠野心勃勃,不僅在朝野上獨攬大權,對江湖之事也多有參與。他暗中與聖殿尊主盛淩人互相勾結,多借其手操控其他門派及參與江湖之事。他們還妄圖鏟除所有對立門派,以達到一統江湖的目的。盛淩人也因有東廠撐腰,在江湖上更是橫行霸道,所懼者惟有川中唐門。

石忠本身武藝高強,放眼江湖,也算得上是一等一的高手。他手下還有五位武功高強的太監,全部都是他的心腹親信。這五人分別是明海、司宏、範允、伍魁和史太,他們合稱東廠五監,是東廠之中僅次於石忠的一流高手。

賑災官銀被劫一案,已然驚動朝野,皇上自然還是交於東廠去追查。至於第五行,頂多隻能算是朝庭的密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