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曆小僧是少林派重新崛起的希望,而伐木先生同樣是逍遙閣東山再起的寄托。
不同的是,寶曆小僧在江湖上已經小有名氣,而伐木先生卻是近日來才在江湖出現,即便也有人說他的武功極高,但始終還是沒有人見過。
眾人都相信,眼見為實。如果沒有親見,即便江湖傳聞說得再是厲害,也沒有多少人真正相信。
黃濟山的回答,正合任逍遙閣之意:“不錯,他就是我小徒弟黃月風的獨子黃濟山,是正宗的逍遙閣三代弟子。”
“莫非施主就是江湖傳聞中的伐木先生?就算你真是逍遙閣的弟子,可小僧向來不與無名小卒過招。就算要與逍遙閣的人比武,小僧也隻與天明施主比過。”寶曆小僧此言帶有極強的譏刺之意,直接將伐木先生黃濟山說成了“無名小卒”,這又豈是佛門中人的言語。
剛才一合之交,寶曆小僧便已經看出,伐木先生黃濟山的武功絕不在自己之下,而自己先前又被任逍遙以催眠奇術擾亂了真氣,此時與黃濟山動手,定然是有敗無勝。即便在平時他沒有受傷之時,麵對黃濟山這樣的高手,他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傻子都知,柿子要揀軟的捏。寶曆小僧目光犀利,他早已經看出,黃濟山的師弟天明雖有盛名,但是舉止輕浮,不如黃濟山穩重,功力也遜色了不少。寶曆不想敗給黃濟山,卻也不想顯露出怯陣之意,因此隻得避開黃濟山,而去向功力稍弱一些的天明挑戰。
都說勤能補拙,這話固然沒錯。可是勤雖然能補拙,但畢竟補不了天賦。
人比人氣死人,貨比貨全該扔。
貨有優劣之分;人的能力,也的確有高下之分。或者說,人的天賦,有著極大的差距。這種差距,甚至連勤奮也無法彌補。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不費吹灰之力,但達到了某一種很高的境界;而有些人窮盡一生,卻始終無法衝破自己的瓶頸。有時候,光靠努力也是不行的,要腳踏實地、量力而行。一味苛求自己力不能及的東西,其結果多半隻會徒勞往返。
“比就比,難道我還怕你不成。”天明倒是年輕氣盛,遠不如黃濟山穩重。
“明兒,不要衝動,他的功力在你之上。”任逍遙見天明受激,心中也有幾分擔憂,隻得小聲提醒道。
“放心吧!師公,徒孫自有分寸。”天明雖然說得客氣,他實則卻已在和黃濟山賭氣。他並不相信,他的武功就不如寶曆小僧與黃濟山。
“師弟,提防這小和尚陰招,他的心術不正。”黃濟山見師公默許天明出戰,自己也便不好阻攔。
“我知道了,謝師兄提醒。”天明說著,便已經走到了寶曆小僧的身前。
“你要跟我比武?盡管放馬過來。”天明說道。
“逍遙閣的天明少主,果然氣宇不凡。”他這番恭維之話,隻是在給自己先前的話打圓場。
“你這和尚,居然也會拍馬屁,難不成,這也是方丈大師教你的?”天明聞說笑問道。
天明一言,頓時逗得眾人哈哈大笑起來,可寶曆小僧卻依然麵不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