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君如伴虎。
君王在世人眼裏,便如吃人的老虎一般凶猛。
常伴君王之人,都必須時常小心謹慎,因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引來殺身之禍。君王之所以讓人感到害怕,主要還是因為他有著至高無上的皇權。因為有了皇權,並且還沒有任何人能夠限製它,所以君王的喜怒哀樂,皆可以成為殺人的理由。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這便是古代皇權無可撼動的威嚴。
當然,君王也是人,也有喜好厭惡。他若是喜歡一個人,那個人便多半可以平步青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沒有能力,沒有良好的人跡關係,這些都不重要。可若是君王不喜歡一個人,就算你才華橫溢、勇冠三軍,是個文武全才,也根本沒有用。隻是一個“不喜歡”,你便永無出頭之日。
那些常伴君王之人,都尚且要謹慎行事,以時刻小心自己的性命。更不用說,那些聚眾謀反的亂臣賊子,要是遇到稍有勇力的君王,自然是誅滅九族、殺一儆百。
話說盛淩人以江湖中人的身份,而攜眾多弟子在京城謀反,意欲奪取天下、登基為王,這恐怕也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江湖大事了吧!當然,這也跟聖殿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
一般情況,盛淩人敢公然聚眾謀反,定然是死罪難逃,而且還有被誅滅九族的危險。可是當今皇上比較年輕,而且之前也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大亂,因此一時間還不知如何處置。而且,聖殿此次參與謀反的弟子,除了宮內的千餘禦林反軍之外,宮外實則還有諸多接應的弟子。這兩路人馬加起來,差不多已接近萬餘。本來,盛淩人事先招集起來的聖殿弟子,已經遠遠超過一萬。隻是事敗之後,有許多機警的弟子見到盧笑將軍的大軍進城,便料到事情已經敗露,於是便率先出城逃命去了。故而此次聖殿參與叛亂的弟子,實際上還有許多人逍遙法外。因為這些人早已逃出京城,而聖殿根基又甚為龐大,許多秘密組織甚至還隻有盛淩人一人知曉,因此朝廷一時間還理不出頭緒,不知道哪些人已經被捕,也不知道哪些人還在逃。
可即便如此,聖殿也有數千弟子被捕,若全部將他們殺頭,並且誅滅九族,那麼死的人還會更多,說不定數萬也不止。
就算這些人參與謀反有罪,但一下子殺這麼多人,也還是會在百姓之中引起不小的恐慌。況且,如今皇上登基不久,還沒為百姓謀取到任何福利,便先行殺戮以示君威,也定然會失掉眾多民心。
百姓不會在乎你都做過什麼,百姓隻會看到,這個君王,殺了許多人,弄得血流成河,很像一個暴君。
麵對如此多的亂黨,年輕的皇上一時間還拿不定主意,於是便秘密召見兩位重要人物,到上書房與他商議此事。
這兩個人,也是目前朝堂之上兩大派係的代表人物,一個是皇上的皇兄蕭王,而另一個則是東廠的廠公石忠石公公。
蕭王爺無疑是這次平亂的首功,許多平亂事宜,以及江湖上的幫手,都是蕭王事先安排好的。如若不然,恐怕盛淩人此次還真地有可能得手。
石公公為東廠廠公,皇宮之內的安全事宜,自然也跟他有關。可是蕭王知道石忠與盛淩人之間的關係,對他也有些不太放心。另外,東廠在此之前,本身也已元氣大傷,多名高手遭人重創。石忠也大致猜到,這件事情與蕭王有關,於是便以為蕭王對他已經有了戒心,因此更加不敢輕舉妄動。
不過,蕭王爺為了不讓石忠真地生疑,還是將後宮以及太後的護衛工作交給了石忠的東廠。為了確保萬無一失,蕭王還讓蛇形劍顧鬆和成敗雙雄等武林高手秘密巡視皇宮各處,以隨時準備應對突發事件。
索樂康隻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皇上身上,因而並沒有去行刺太後。他們準備刺殺皇上成功之後,然後其他進來接應的弟子,再一起處理後宮及太後之事。
因為第一步沒有完成,所以第二步也就沒能開始。石忠作為東廠的廠公,也早已經收到一些消息,知道盧笑已經率領大軍進城。於是他索性安分起來,不敢再與盛淩人同流合汙,以致牽入不必要的是非當中。
上書房,除了皇上之外,根本沒有其他人。
因為此事牽涉重大,皇上不願讓更多的人知道此事,所以身邊連宮女、太監,也都一並叱退。
蕭王和石公公一起進來了,他們也早已經猜到,皇上要找他們商議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