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隨著社會的進步,工作和日常生活方式的急劇變化,慢性病和其他一些健康問題在生活中越來越普遍,高血壓、糖尿病、失眠、脾胃病等困擾著數以千萬計的人們。在這些疾病或健康問題麵前,中醫日益顯示出它的優勢,在某些疾病的治療中獲得了極好效果,在另一些情況下與西醫結合,成為重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診療部分。相應地,大量有關慢性病的中醫治療與保健書陸續麵世。這種情況無疑為廣大患者和有關醫務人員提供了便利條件,拓寬了患者和醫師的治療選擇,也促進了中醫與西醫的結合發展。但是,總的來看,目前市麵常見的此類書,還存在比較明顯的缺憾。主要是中西醫對比與結合的闡述不夠,簡單羅列中醫驗方而不作解析,雖有大量醫案卻無原則性的用藥指導等。這些問題,往往導致讀者對內容理解似是而非,有些問題甚至越看越糊塗,或者盲目地就此偏廢中醫或偏廢西醫。鑒於此,我們經過深入研究,組織編著了這套“對證自療”叢書。

以往出版的慢性病圖書,大多是單純的西醫診療技術或中醫驗方羅列,而本叢書則加強了中西醫對比與結合的內容。細致地講解了西醫怎樣看待疾病以及怎樣通過藥物或其他療法進行治療;中醫如何看待同一個疾病以及怎樣治療,二者有什麼區別,如何選擇,如何結合運用。

以往常見的慢性病圖書中,雖然羅列很多驗方驗案,但是醫家為什麼這樣用藥,對於此種疾病可以將哪種方藥作為基礎進行加減運用,應當注意哪些事項,大多沒有詳細闡述。本叢書就以上問題進行了專門的編著,試圖加以解決。還特別增加了專門論述西醫常見診療方法、如何選擇中醫西醫、具體病證的中醫指導性方藥、名醫臨證心得(具體病證與具體方藥的使用心得)、分型驗案等內容。

在中醫論治方麵,編著者緊扣“辨證”,以此為核心,充分體現了中醫精髓。中醫治病注重“病”的異同,同時更加重視的是“證”的異同。實踐中一種病的證型可分為多種,而一種證型往往變化多端。譬如“糖尿病”,中醫學根據患者的不同表現,辨證為陰虛、氣陰兩虛、虛熱、上中下三消等證型分治,以期合理、精確地控製病情和症狀,改善患者生存狀態。常見的對糖尿病驗方簡單羅列,而不分型闡述的做法,無疑是不足取的,甚至會迷惑誤導患者,以致適得其反。鑒於此,本叢書在編著過程中對分型辨治盡可能細致深入地作出闡述。

綜上所述,為了便於醫師及患者了解某種疾病的中醫辨證、治療全貌,本叢書以某種常見病為一冊,詳細介紹了中西醫治療的異同,並收集了近年來中醫名家的辨治理論和臨床分證辨治醫案。全書論理周詳、醫案分型全麵,相信能對您的治療和學術有所幫助。

患者朋友如運用本書中的治療方法,請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編者

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