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出生(下)(1 / 2)

"不會這麼巧吧,我穿越了,可是這是孩子,明顯是剛剛出生的啊,蒼天啊,大地啊,不帶這麼坑 我吧,我既沒有出車禍,也沒有其餘穿越裏麵發生離奇的事情穿越到古代,我就在腦海裏麵想了一想,難道都不行嗎,要是知道我有這麼好的運氣,早知道我就去買彩票去了”

從《新唐書》的“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稱其類己。既名望素高,甚為物情所向”和《舊唐書》的帝曰:“公豈以非己甥邪?且兒英果類我,若保護舅氏,未可知。”都可以看出,李恪應該說是太宗心目中比較完美的繼任者人選,撇開他的身世不談。

而且從史料上可以看出,太宗逝世之前,他都還是很有野心的,從太宗立李治為太子以後賜吳王恪書可以看出,太宗書誡之曰:“吾以君臨兆庶,表正萬邦。汝地居茂親,寄惟籓屏,勉思橋梓之道,善侔間、平之德。以義製事,以禮製心,三風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則克固盤石,永保維城。外為君臣之忠,內有父子之孝,宜自勵誌,以勖日新。汝方違膝下,淒戀何已,欲遺汝珍玩,恐益驕奢。故誡此一言,以為庭訓。”若吳王恪是個太過於本分的人,太宗也不必如此費盡苦心地告誡他。

但至於他最終為什麼沒有和他父皇走上同樣地道路,去奪取他所渴望的,最終導致自己的悲慘結局,或許有幾方麵的原因。

第三章 大唐我來了

第一,身世,古代嫡尊庶卑的觀念應該還是很深入的,畢竟他是庶出,這個身份,就讓很多保守的朝臣所不容,比如魏征誅遂良之類,都是不能接受的,長孫之流就更不用說。《貞觀政要》裏麵誅遂良上疏諫曰:“昔聖人製禮,尊嫡卑庶。然庶子雖愛,不得超越嫡子,正體特須尊崇”便可看出當時阻擋在吳王恪麵前的封建禮法是多麼的殘酷。

這也決定了他不能理直氣壯地同他父皇當年一樣血洗宮廷排除異己,他的父皇,在怎麼說也是名正言順的嫡子。

第二,估計與其母楊妃的身世與其低調的作風還是有一定關係的,其母楊妃隋煬帝女也,這便是為那些辛苦打下江山的朝臣所不容的,他們辛苦打下的大唐河山怎能接受一個身上留著隋煬帝血脈的君王?

而且,不知道各位看官注意到沒有,李世民諸子裏麵,李恪和其胞弟李愔得名字起得是相對非常低調的,恪即克盡職守,謙卑恭敬的意思,愔則是悄無聲息的意思,這或許代表了楊妃對這兩個兒子的期許吧,明哲保身,恭敬謙卑,或許楊妃早就預見到了他們將來的不幸。

第三,李恪畢竟還是皇宮長大的孩子,沒有經曆過多少腥風血雨,沒有如其父般出生入死過,也沒有其父般廣結天下英豪,培養一批強大地幕僚,相對地,便顯得稚嫩許多,顯得勢單力薄,否則,在李治要治他於死地的時候,他應該還是有機會拚死一搏的!

關於李恪的死因,千篇一律的是因為謀反。但他到底有沒有謀反,眾說紛紜。8過,偶個人認為存屬誣陷。比起李治他要能幹得多,要真謀反會敗得哪麼慘!

新皇登位後,授予那位能力出眾的兄長吳王恪以司空之職,對於一個仁慈的帝王,和一個沒有野心的屬下來說,這似乎是最好的結局了。然而最好的結局,通常卻不是最後的結局。

一切都是那樣的戲劇化,房家的內部鬥爭,本來是與恪無關的,但偏偏,恪最心愛的妹妹高陽是房家的媳婦,這足以使逐漸蛻變為野心家的長孫無忌暗暗竊笑,對這個在他看來對大唐江山威脅最大的皇子,他一直在千方百計的羅致他的罪名,終於被他找到了這個機會,而他等這個機會已經等了三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