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界500強中的軍火巨頭(1 / 3)

話題

作者: 王猛

1961年,時任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威爾在其《告別演說》中提醒美國人,要警惕“軍工複合體”這頭“怪獸”,不要使其影響力無限擴大。因為這種企業既與軍隊關係緊密,又對政府防務政策產生巨大影響。

眾人皆知,在曆次的總統大選中,美國軍工企業都會向候選人提供競選資金,其中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簡稱洛·馬公司)都是捐款大戶。由於美國軍費開支獨步全球,憑借著美國政府的巨額訂單和自身產品的優越性能,美國軍工企業在全球軍火銷售額上占據絕對的領先地位。全世界十大軍火商中,有7個總部位於美國。而在傳統的軍火重地歐洲,英國的BAE係統公司是唯一一個可以和美國的軍工企業抗衡的企業,如今它在全世界軍火市場上占8.3%的份額,跟洛·馬公司不相上下。

嗜血的軍火生意,必然帶來巨額的經濟利潤。《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權威的榜單。在其2011年公布的榜單中,波音公司名列第114位,年營業總額高達643億美元,利潤33億美元;洛·馬公司排名第177位,年營業額469億美元,利潤29億美元;英國的BAE係統公司排名第288位,年營業額33億美元,利潤16億美元。

波音:低調的軍火大鱷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鬆乘坐波音707飛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降落,從而讓更多的國人認識波音飛機。

僅從波音公司的中文網站來看,你會以為波音純屬一家民用飛機製造商,不仔細觀察,還真找不到其與軍用設備有關的內容。事實上,波音公司多年來極力掩飾其軍火商的角色。掩飾效果不錯,很少有人知道生產707飛機的波音,就是那個F16戰鬥機、V22“魚鷹”的生產者。此外,在亞太美軍的衝繩、關島等基地上,部署著波音公司生產的大批F-15“鷹”和F/A-18“超級大黃蜂”戰鬥機、B-52“空中堡壘”轟炸機等。2011年底,一架正在阿富汗東部地區執行作戰任務的美軍“支奴幹”CH-47型直升機被塔利班武裝分子擊落。那是自阿富汗戰爭以來,駐阿美軍遭遇的最慘重的墜機事件。這架墜落的直升機,正是由美國波音公司研發並製造的。

1916年,威廉·波音(波音公司創始人)的導師為他推薦了第一個工程師。這個工程師為波音成功設計、製造的第一架水上C型飛機,先是被美國郵政部試用為郵件運輸機,又迅速被美國海軍看中。海軍部認為這種飛機性能穩定,並且兼具巡邏艇和教練機的雙重功能,一次就訂購了50架。這份訂單為波音公司帶來了57萬美元的收入,是波音發展史上最重要的第一桶金。假如沒有這份訂單,波音公司很可能早已銷聲匿跡了。那個工程師就是剛剛拿到麻省理工碩士學位的王助——一個生於北京的中國留學生。有人將他稱為“波音之父”。位於西雅圖的波音博物館裏,至今陳列著有關王助的資料、照片和一塊雕刻有王助肖像的銅匾。

應該說,自從美國海軍在1917年第一次看上波音的飛機,這個公司就開始了其軍火生意,直到最後,雙方誰也離不開誰。從1919年到1924年,波音公司改造了298架DH-4戰鬥機,製造了200架MB-3A驅逐機,設計並製造了157架PW-9戰鬥機,並研製艦載戰鬥機FB型係列,到1929年已為海軍提供了586架。在此期間,波音公司也生產商用運輸機,但這個時候的訂單大多來自政府。1934年,美陸軍航空兵提出大型遠程轟炸機的設想,波音公司開始研製B-17轟炸機。1935年試飛時,這款轟炸機創造了時速232英裏、連續飛行2100英裏的紀錄。在歐洲戰區,B-17組建了第一支重型轟炸機中隊,1943年,這支隊伍對德國本土實施突襲轟炸,給希特勒造成極大困擾。

更新更大的“超級空中堡壘”B-29轟炸機於1942年首飛,兩年後開始大規模生產。在堪薩斯州的波音工廠裏,農民、店主乃至家庭主婦們都投入了車間,600員工每班10小時夜以繼日開工,連續4周生產出了175架B-29,史稱“堪薩斯戰役”。1944年6月15日,美軍第20轟炸機大隊,駕駛47架B-29從中國成都出發,首次遠征日本國土執行轟炸任務,日軍見之聞風喪膽,自稱遭遇“滅頂之災”。在次年的東京空襲中,334架B-29曾一天炸死83070個日本人。此後,投向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也是由B-29從美國攜帶過去的。

在戰爭年代,軍火商們不用擔心訂單問題,但隨著二戰的結束,波音的轟炸機流水線運作起來就不像以往那麼流暢。冷戰後波音公司開始參與美國國家導彈防禦係統的建設。它所研製的陸基反導導彈“愛國者-3”,是美國國家導彈防禦係統的第一道防線。而該係統關鍵部分——負責中段地基防禦的SBX巨型反導雷達,也是由波音公司參與研製的,這種雷達主要用於監視近太空空間,辨別來襲的各種彈道導彈分彈頭以及假目標。近年隨著美國加緊在東歐地區推行反導計劃,美國國防部已將一份東歐美軍反導攔截網的合同交給波音公司,要求其打造兩處反導綜合設施,合同總金額接近1億美元。國防部之所以把東歐反導係統的大訂單交給波音公司,這和波音在導彈開發方麵的雄厚實力有關。波音公司在20世紀50年代生產出了“波馬克”地對空導彈。它是美國的第一代遠程地對空導彈,擔任美國本土區域防空任務,用於攔截中、高空飛機和巡航導彈。1958年,波音研製出了“民兵”三級洲際彈道導彈,幾十年來這種導彈成了美國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除了這些生意,軍火商要想在和平年代繼續漁利,必須學會製造緊張氣氛。波音公司綜合防務係統集團的現任總裁吉姆·阿爾鮑就擅長此道,別看他西裝筆挺,神情謙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在那層紳士風度的背後,是一個城府頗深、手腕老辣的國際軍火巨頭。在阿爾鮑的影響下,2002年1月間,波音公司為爭取台灣“當局”購買其“阿帕奇”攻擊直升機,首次在台灣設立常設機構——“波音工業合作及技術服務辦公室”。這個辦公室的最主要任務是向台灣“當局”推銷軍事設備。因此,它成立伊始就不斷出擊,對台灣“當局”高層官員展開大規模的遊說和賄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