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麵孔與新職位:馬英九新“內閣”觀察(1 / 3)

政治

作者:王猛

在屢遭波折而又充滿期待中,台灣當局新行政團隊人事名單相繼出爐。台灣當局新任行政機構負責人陳衝日前召開記者會,宣布新行政團隊名單。首撥改組共有16個職務變化。一如外界所預期,新行政團隊以陳衝和江宜樺為首。

“行政院長”陳衝具有深厚的經濟背景,也不乏政治曆練。2009年他擔任“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2010年5月接替朱立倫出任“行政院副院長”。台灣經濟麵臨複雜多變的國際經濟環境,深諳財經的陳衝“組閣”,符合社會期待。江宜樺出任“行政院”副院長,將帶頭拚內政,致力縮小貧富差距、落實社會正義。江宜樺學者出身,2009年出任台“內政部長”。在任期間,江宜樺曾推動“青年安心成家”方案、擴大“社會救助法”救助範圍,施政成績可圈可點。

闊別12年後台灣再現“財經內閣”,反映了新一屆領導班子力拚經濟的決心。除了任用財經老將穩定財經局勢,此次任命補入的新人同樣令外界期待。作家龍應台臨危受命出任“文建會主委”,“台灣網絡建設推手”張善政領職“政務委員”,前新聞主播陳以真接任“青輔會主委”。很明顯,馬英九希望組建一支兼具創新、穩健能力的執政新軍。

拚學曆還是拚經濟?

新“內閣”名單最為顯眼的是,高學曆人物之多世所罕見。在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之初,3位候選人的學曆情況就已引起人們關注。馬英九是台灣大學法學學士、紐約大學法學碩士、哈佛大學法學博士;蔡英文是台灣大學法學學士、康奈爾大學法學碩士、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法學博士;宋楚瑜是台灣政治大學外交學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政治學碩士、天主教大學圖書管理學碩士、喬治城大學政治哲學博士。

台灣當局的新行政團隊成員,幾乎人人都有耀眼的學曆,47位行政團隊成員有32名博士,其中還有管中閔、朱敬一兩位台灣“中研院院士”。一舉打破了2008年劉兆玄所組“內閣”24名博士的紀錄。說台灣大學是政府官員最大搖籃並不為過,不論馬英九、吳敦義,或“行政院正副院長”陳衝、江宜樺都是台灣大學畢業,馬英九與陳衝先後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係,屬同門師兄弟。從新增加的9名“內閣”成員來看,除黃光男、林益世、陳以真非台大係統,其他都是台灣大學出身,包括“政務委員”管中閔、張善政、“內政部長”李鴻源、“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副院長”江宜樺、“新聞局長”楊永明都是台大教授。其中李鴻源是台大土木係教授,“工程會主委”陳振川、“教育部長”蔣偉寧、“政務委員”張善政、“政務委員”楊秋興4人都是台大土木係畢業。難怪陳衝開完記者招待會後,警衛跟他開玩笑說:“要當官,先過台大這關!”

然而,“親綠陣營”卻對此不屑一顧,指責馬英九換湯不換藥。人們也不禁擔心,學曆掛帥是否已經成為馬英九政府的風潮?劉兆玄2008年組成的“博士內閣”一度被譏諷為“精英內閣”,暗指他們不知民間疾苦、與人民有距離,最後“八八風災”導致劉兆玄“內閣”黯然下台。博士崇拜者常常忘記一件要事:在象牙塔中鑽牛角尖撈得博士學位的人,就跟古時秀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情況差不多。如今碩士博士一大堆,但是不能適應社會職場的數不勝數。在學曆掛帥的心態之下,備受委屈的莫過於數十年來從基層曆經無數磨練而嶄露頭角的文官,不問如何優秀、經驗如何豐富,始終沒有出頭的機會。

台灣行政部門過去的人事是政治掛帥,而此次改組新人事更多地考慮到專業能力,展現了政府力拚經濟的決心。馬英九在發布的新聞稿中表示,陳衝憑借專業、能力與經驗,一定能妥善麵對歐債危機可能帶來的經濟衰退。市場很快就用數據呼應了他的說法,名單公布後台股接連兩日大漲、上演一波慶祝行情。但是,未來台灣累積多時的經濟問題如稅務改革、金融業改革,民眾對公平正義的期待,將考驗新團隊的真正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