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部分國家和地區駕駛人再教育現狀綜述(1 / 1)

部分國家和地區駕駛人再教育現狀綜述

國外辦公

作者:劉曉晨 周誌強 於鵬程

駕駛人再教育指得是對出現交通違法行為、發生事故的駕駛人進行交通安全和法律法規的相關教育。近年來,我國需要接受再教育的駕駛人數量不斷增長,各地交管部門開展的再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管理等內容深入調查分析。本文綜述美國、英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駕駛人再教育的相關內容,分析對於我國駕駛人再教育製度的可借鑒之處,以供參考。

一、國外駕駛人再教育現狀

調查研究表明,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和我國香港、台灣地區都實施駕駛人再教育政策,雖然名稱各不相同,共同特點是法律依據明確、教育人群和內容有針對性、課時規定明確、課堂管理嚴格靈活。對於駕駛人本身來說,積極參加這種課程,能夠免於因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規而被罰款、記分、被吊銷駕駛證甚至上法庭接受司法機關指控。

(一)法律依據明確。據調查,國外部分國家和地區在法律製度層麵,獎懲結合,確定了駕駛人再教育的合法性和必要性。

一是在法律上規定參加駕駛人再教育課程的人群。如美國馬薩諸塞州規定,如果一個汽車駕駛人2年內對3起甚至3起以上的“附加費事故”負有責任,那麼法律規定該駕駛人要參加並通過馬薩諸塞州駕駛入再培訓課程。

二是明令規定如果未積極參加課程,將麵臨何種後果/處罰。我國台灣地區在《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24條第六款明確規定,不按要求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無正當理由,處新台幣1800元罰款。

三是明確參加駕駛人再教育課程對於駕駛人的益處。一是避免因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被法庭指控,如英國、美國等國家都規定駕駛人參加該課程有機會避免被法庭指控。

(二)教育內容有針對性。很多國家根據教育人群的不同開展針對性的再教育。重視對於職業駕駛人的再教育。職業駕駛員承擔著載客運貨的任務,職業駕駛員的安全教育管理對於減少交通事故、樹立文明駕駛典範具有重要作用,如日本重視對長途客運、貨運司機的定期教育,而且製度嚴格,要求高,這對保障安全也發揮了作用。

(三)教育形式多樣化。駕駛入再教育的形式不僅限於課堂授課、觀看視頻,還包括小組討論、實際道路訓練等。如日本在駕駛人再教育方麵注重投入人力及科技力量。在對駕駛員進行在教育時,不是采用空洞的單純說教,而是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教育手段,設計出不同的趣味性的互動式教育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成果。

(四)駕駛人再教育枳構。通過調查國外駕駛人相關機構官方網站資料,我們發現國外的駕駛人再教育機構一般分為政府指定培訓機構和官方機構兩種。英國、美國和我國香港地區都規定,駕駛人應在官方指定的培訓機構參加駕駛人再教育課程,但是這些培訓機構並不由政府設立。如英國規定:“國家駕駛人違法再培訓計劃”的課程由具有駕駛人培訓專業背景的工作人員提供,並遵循國家的政策指導,警方不參與其中。

二、國內外部對分析及啟示

(一)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給與政策支持。通過與國外情況的,比對分析,發現我國目前對於駕駛人再教育的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尚不明確。建議細化法律規定,對於—些基層地區反映的自身不具備駕駛入再教育條件等問題,由於多年來社會力量參與不足,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獨家支撐的局麵至今未能打破,導致安全教育經費短缺,建議研討同社會力量合作開展駕駛人再教育的可能性。

(二)教育方案、教育內需要有針對性。建議編寫統一的駕駛人再教育書籍,開展有針對性的駕駛人再教育,例如客運公司大客車駕駛人、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駕駛人、校車駕駛人,要以預防超載、超員、疲勞駕駛等為再教育重點;對:摩托車駕駛入、輕便摩托車、助力車、電動車駕駛人,要以預防不戴安全頭盔、無牌無證駕駛、不按規定路線行駛、違規載人等為再教育重點。

(三)多種教育形式相結合。建議將目前的課堂麵授、網絡自學、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和其他交通安全教育活動4種教育有機結合,有條件的地區推廣網絡自學,對於重點駕駛人、交通事故肇事駕駛人以課堂麵授為主,以參觀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和開展其他形式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動為輔,做到駕駛人再教育的多樣化、豐富化。

駕駛人再教育問題對於每個國家來說,都是具有階段性和特殊性的,因此也不存在放之四海皆準的駕駛人再教育模式,但是國外的研究和實踐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接受再教育的駕駛人特點,達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這對於我國很有借鑒意義。隻有根據國情和交通管理的發展階段,借鑒國外的先進教育理念和成功做法,才能找到適合我國駕駛人的再教育新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