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曾說:“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這段話揭示了心理、情緒對人體的奇特效應,亦提示人們要重視心理健康。身心健康才是真健康。人到老年,隻要能始終保持心情愉快,積極而又樂觀,就能心身皆健,延緩衰老。
丘吉爾曾兩任英國首相,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以65歲高齡臨危受命,成為英國戰時首相兼三軍最高統帥,肩負領導整個英國與德國法西斯進行殊死鬥爭的重任,成為反法西斯陣營的三巨頭之一。他是戰爭中的傳奇英雄,是安邦治國的政治家,是辯才無敵的演說家,是優秀的作家,他還是現代政治家中少見的享有91歲高齡的長壽者。
在那個戰火紛飛、環境惡劣的混亂年代裏,一位常年殫精竭慮、日理萬機的政治家,能夠成為一位壽星,或許是丘吉爾天生擁有鋼筋鐵骨般的體魄?其實不然。讀過丘吉爾的傳記,會發現他並無任何長壽的基礎。他先天不足,是個早產兒,出生時體重僅僅2.5千克,體質羸弱。與同齡孩子相比,他不僅不聰明,還有些笨拙,2歲多還吐字不清,發音不準,還有點兒口吃,3歲時,連叫“媽媽”和“爸爸”都很吃力。
丘吉爾晚年的健康狀況也欠佳,他在67歲時因胸部不適被診斷為動脈硬化和輕度不典型性心絞痛;從75歲到逝世,16年裏他發生過5次中風。他嗜煙酒,性格暴躁,每天隻睡5~6個小時。他也沒有長壽的遺傳基因,上溯7代家史中沒有發現一個活過90歲的人。他的父親46歲去世,母親也隻活了67歲。
風暴沒有把樹刮倒,反而讓根紮得更深。那麼,丘吉爾是怎樣彌補了先天不足的缺陷,又是怎樣熬過那些摧殘健康的戰爭歲月,成為一棵長久傲立於風雪中的參天大樹的呢?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意誌堅強,百折不撓。丘吉爾是一個意誌堅如鋼鐵、百折不撓的非凡人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他是第一個慧眼識破希特勒滅亡歐洲陰謀的人。堅強的意誌,不僅幫他完成了政治偉業,也是他的健身之本。正因為意誌堅強,才使他心理終日處於良好的平衡狀態,能夠承受巨大的刺激。
興趣廣泛,勞逸結合。丘吉爾一向把娛樂看成是“一種最好的休息方法”。他說:“興趣的選擇和培養是一個很長的過程。為了在一旦需要的時候,這些能使痙攣的神經恢複的果實可以信手拈來,種子就必須仔細地加以挑選,必須撒在良好的土壤上,必須小心周到地加以照料。一個人要享有真正幸福與平安的人生,至少應該有兩個以上的嗜好。”在德軍對倫敦狂轟濫炸時,他竟坐在防空洞裏編織毛衣,這是他獨特的鬆弛術。
詼諧幽默,豁達樂觀。丘吉爾性格豪爽,活潑而幽默,享有快樂首相的美名。他胸襟坦蕩、豁達大度、待人寬厚,能夠諒解他人,真正是一位肚裏能撐船的“宰相”。幽默與樂觀伴隨丘吉爾度過了緊張而忙碌的一生,撐過了無數艱辛的歲月,使他長期處於最佳心理狀態。他說:“如果糾纏於過去與現在,我們將失去未來。在我的字典裏找不到‘憂愁’這個詞。”甚至在生命垂危時,有人問他怕不怕死,他還風趣地說:“當酒吧關門的時候,我就要走了,再見,朋友!”
這位人生內涵極為豐富的傳奇式人物,留給後人的遠不止是他那個性鮮明的勝利者化身的“V”形手勢。英國著名心髒遺傳學教授漢弗萊斯說:“丘吉爾是典型的長壽者。”
一、知老不知老
生理上人都要從幼年走向老年,但在精神上人們從來都讚頌不服老的追求。曹操詠“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王勃賦“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曆來受人敬慕。“革命人永遠是年輕”是我們的美好理想。但要不服老,先要知老,知老之消極性,然後克服它,這是我們應取的態度。
宋人周必大《二老堂詩話》有“老人十拗”一則,詼諧地講述了老年人一些特殊的生理、心理現象,與青壯年人相比,看似反常,故稱之為“拗”:不記近事記遠事;不能近視能遠視;哭無淚,笑有淚;夜不睡,日睡;不肖坐,多好行;不肖食軟,要食硬;兒子不惜惜孫子;大事不問碎事絮;少飲酒,多飲茶;暖不出,寒即出。
與周必大的生活環境迥然不同的現代西方人也對人變老做過有趣的描述:在餐廳點菜時,首先注意的是菜單而忽視了身邊漂亮的服務員小姐;寧可等待擁擠的電梯,也不想從樓梯走上去;覺得坐在海濱沙灘上觀賞遠比下海遊泳更愜意;參加令人愉快的聚會,因為不願意打亂自己的生活規律總是提前離去。中國古人和現代西方人從生理、心理和行為的角度告訴我們怎樣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