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下海(1 / 2)

話說的硬,事也做的絕,夏河辭職走了。

隨著火車的咣當聲響起,夏河的心,也就從此飄了起來,再也沒有踏踏實實地回到原地。

在東北一個叫夾皮溝的黑土地上,據傳在這裏曾經出現過世人皆知的英雄人物楊子榮,也同樣出現過臭名遠揚的土匪座山雕。

時間剛跨入二十一世紀不久,在這年的秋天,一個重磅新聞在這裏炸開了鍋。當了四年鄉文化站站長的夏河,竟然辭職下海了!

這兩山夾一溝的地方人稱夾皮溝就是鄉政府所在地,在這塊被茂密的鬆樹林包圍的小鎮上一時間傳的沸沸揚揚。夏河雖不是名揚千裏,卻在這個小鎮上是家喻戶曉,算是一個人物:鄉上第一個大學生,平生有三絕,下棋、讀書、寫文章。下棋,至今沒找到對手;讀書,文化站上千本藏書被他讀得滾瓜爛熟;寫文章,據說無論寫什麼文章都是一氣嗬成,文章上報紙那是稀鬆平常的事。

可就是這麼個鄉上名人不知那天腦袋突然被門給夾了,或者是吃錯藥了,或者就是晚上睡覺夢見楊子榮座山雕了,總之誰也不知道什麼原因,早上爬起來便是豪氣衝天,一副天降大任於斯人也的英雄氣概。收拾背包,封印掛靴,給鄉上留了一封辭職信就走了,說再也不想這樣過,說永遠都不要回來,說要去下海。

鄉黨委書記是個快六十歲的老頭,一聽這事就蒙暈了,誤把下海聽成跳海。忙說我們這疙瘩去日本海沒有出海口呀,老祖宗早就把我們跳海尋短見的路給斷了。他能去哪裏跳海?對了,隻有去大連才能跳海,路遠他一時半會走不到,快派人去追,救人要緊,可不能讓這個人物跳了海尋了短見。

鄉長畢竟年輕知道新名詞,反複給書記解釋下海的意思,聽了半晌書記依舊不能理解,明明是闖蕩江湖,為啥要叫這麼奇怪的名字:“下海”。現在的年輕人可真是不能理解。十年寒窗容易嗎,父母供他容易嗎?國家培養他容易嗎?鄉文化站站長,副科級,那是多高的級別呀!多少人幹了一輩子革命工作,也達不到這個級別。僅僅比我這個老革命差了一級呀,多大的官呀!說走就走,大好前程不要,鐵飯碗不要,卻偏偏要去闖蕩江湖,智取威虎山看多了吧!想當英雄楊子榮想瘋了吧?那也得先有座山雕呀!這要是以前,擅自脫離革命隊伍,那可是要抓住當逃兵處理的,會殺頭的!

可現在和平社會哪會有座山雕。書記最後又嘟囔一句。

原鄉文化站站長夏河,此時正斜靠在座位上,眯著眼看著窗外的風景。心也隨著火車的咣當聲上下晃著。記得當初剛考上大學時全村為他敲鑼打鼓歡慶三天,鄉上大喇叭都在喊他的名字,一時風光無限。畢業後好不容易混了個副科級的站長,就更成了整個家族的驕傲和希望。

夏河辭職下海這件事,在東北這個封閉的小鄉鎮上的確是前無古人的事。辭職下海的想法已經考慮過大半年,並且在連續失眠幾個晚上後頭腦發熱發脹之時才最終拍板決定的。

留戀嗎?或許以後會,至少目前不會。

雖說是鄉文化站站長,實際全站就他一個人,自己管自己。守著上千本書和幾間破屋子,一守就是四年。這年頭在這個小地方,誰還會來看書學習。沒人來,那也得每天開門關門,或者叫上班下班。可以晚開門或者早關門,就是不能不開門。白天一個人可以看書唱歌或狼嚎或蒙頭大睡,就是不能擅自離開。

對了,工資是有的,每月300元,5號按時發放,刮風下雨不耽擱,準時到手一分不少。要不怎麼能叫鐵飯碗人人愛,有他的道理。

射雕英雄傳中周伯通一人被困在桃花島時,尚能潛心研究練就了舉世奇功,雙手互搏。而夏河這個一介書生,隻能每天靠看書,研究棋譜,動筆寫寫文章來打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