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了片刻,孫策右手食指不斷輕敲著麵前的案幾。
張紘開口說道:“不知伯符今日前來,所為何事?”
孫策沉吟了一下,緩緩說道:“不知子綱先生對天下大勢有何看法?”
張紘微微一笑,輕聲說道:“看來伯符今日是有備而來啊,既然如此,伯符你就先說一說這天下大勢!”
孫策點了點頭,說道:“如今漢祚衰微,天下紛亂,英雄豪傑們,都擁兵自重,各圖發展。沒有一個諸侯出於公心,扶危濟亂。先父曾與袁氏共破董卓,可憐功業未遂,就不幸被黃祖所害。我雖然年輕識淺,但卻有心要幹一番事業。如今,我已經擁兵兩萬,手下有十數名大將,謀士也有數人。前些日子,我也率兵協助舅父丹陽太守吳景和堂兄丹陽都尉孫賁一同剿滅了涇縣大帥祖郎。我希望能夠東據吳郡、會稽郡,以報仇雪恥,做臣服於朝廷的諸侯。您以為如何?”
聽到孫策如此直接的招攬之意,張紘推托道:“我見識簡陋,況且又服喪在身,對伯符之事,實在難以幫忙。”
孫策一聽,連忙說道:“子綱先生何必自謙,您的才識,聞名遐邇。四方之人,無不向往仰慕。我的這些打算,成與不成,由您一言而決。您一定要對我直言相告。如果我誌向得伸,大仇得報,決不會忘記您的教誨之恩。”
話已至此,孫策雙眼竟然有些紅腫。
張紘見孫策言辭慷慨,神色間流露著忠義豪壯之氣,心中有些感動,又一次暗暗點了點頭,也算是最終認可了孫策。
終於,張紘緩緩開口說道:“當年周朝王道陵遲,齊桓公、晉文公才能應運而起;王室一旦安寧,諸侯就隻能貢奉周朝,盡臣子的本分。伯符繼承了破虜將軍的威烈,驍勇善戰,如果能夠棲身丹陽,召集吳郡、會稽兵馬,那麼,荊揚二州自可掃平,報仇雪恨也指日可待。那時伯符自可憑倚長江,奮發威德,掃除群雄,匡扶漢室,所建立的功業,絕不會亞於齊桓、晉文,一定會流芳千古,豈止作一個諸侯呢?目前時事艱難,如果您想要建功立業,就應當率軍南渡,我將說服我的好友張昭一起去支持您。”
孫策聽了張紘的一番話語,心中激蕩難平,沒想到有了張紘,還有張昭。
“子綱先生說的可是張昭張子布先生?”孫策靜了靜心問道。
隻見張紘一笑,說道:“正是子布,伯符也聽說過他的名聲嘛?”
“子綱先生真是說笑了,子布先生與您都是名揚天下的人物,如果你們都能來輔佐我,那就再好不過。”孫策沉吟了一下,繼續說道:“我剛剛得到消息,子布先生為了躲避徐州兵禍,正要南渡江東,這兩日就會到江都!”
張紘點了點頭,心中對於孫策的實力又有了進一步認識。
隻見張紘說道:“伯符消息好靈通,此次子布南渡江東,正是要與我共尋一明主輔佐!”
孫策心中大喜,拱手說道:“能夠得到子綱先生和子布先生的輔佐,策三生有幸!”
張紘搖了搖頭說道:“子布是否願意輔佐與你,還要看他的意思,不過我會盡力說服他!”
孫策點了點頭,他當然知道想要得到張昭的輔佐並不是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