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牛渚之戰(1 / 2)

12月17日,孫策領大軍出征,侍衛司軍司馬孫河,孫海,孫輔,孫瑜,宋謙,陳武,潘璋,呂岱及別部司馬董襲各領本部隨之。

從事祭酒張紘,主簿恒階,功曹魏騰,議曹嚴畯隨軍而行。

倉曹從事魯肅隨忠武營別部押送糧草後勤。

孫策領兵出吳縣,直接向西,朝丹陽與吳郡接壤的故鄣,於潛兩縣攻去。

而蔣欽,周泰及參軍步騭則在與黃蓋昭武營彙合後,直奔丹陽郡北部而去。

江北都督府都督周瑜則派出了侍衛司校尉李襄領其本部兵馬為偏師接應黃蓋主力。

江北牛渚,張英大營戒備森嚴,甲士兵卒來往匆匆,大戰似乎一觸即發。

牛渚大營共有一萬大軍,張英認為自己一萬人守備牛渚定然萬無一失。

在他看來,孫策不過是一個還不到二十歲的毛頭小子,能有什麼本事?

若是孫堅在世,尚且可以做他張英的對手,至於孫堅的兒子,張英根本不在乎。

然而,這兩天接到的線報,卻讓張英感到了一絲不安。

前幾日,斥候來報,有一支軍隊自東而來,駐紮在了牛渚大營東部二十裏處。營寨中的旌旗上寫著一個大大的黃字,張英知道這是孫策手下大將黃蓋的部隊。

而昨日,又有斥候來報,江邊出現了一些走舸小船遊曳,似乎是在打探牛渚大營的虛實。

張英明白,想必江北那邊也來了一支隊伍。

張英知道孫策以江北的江都縣為中心建立了江北都督府,其下有兵卒一萬,當初大軍南下渡江時曾經想劫掠江都,卻被其所阻。

難道說,周瑜派大軍南下了不成?

張英暗暗想著,不過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李襄部加黃蓋部,再加上蔣欽和周泰所部,一共才9000人的部隊,可比張英手下的一萬人還要少些。

這一夜,黃蓋大帳中,燈火通明。

“步參軍,那邊還沒有消息傳來嘛?”黃蓋皺著眉頭問道。

步騭從容自信的說道:“將軍稍待,想必不是今夜就是明夜,蔣司馬和周司馬就會傳來消息,到那時我等便可將敵軍一擊而破!”

黃蓋點了點頭,卻沒有說話。

對於孫策派來的這位年輕參軍,黃蓋還是稍微有點不滿的。

對於這位步參軍提出的計策,黃蓋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

希望能成功吧,黃蓋在心中默默想到。

而步騭的心裏,也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從容自信,每一個計策的成功有許多的偶然性在裏麵,與實施者的能力,運氣也有很大關係。

與周泰、蔣欽二人一同行軍的這段日子裏,步騭仔細觀察了這兩位年輕的將軍。

在步騭看來,這兩位應該都是能力不錯的將軍。

而且兩人兵馬不多,隻有兩千人,恰好能夠執行這一計策。

所以,步騭認為,蔣欽和周泰是執行這一計劃的最好人選。

當然,這兩位對於步騭的計策也很感興趣,因而毫不猶豫地接下了命令。

第二夜,一隻黑色的信鴿飛入了黃蓋營中。

一個士卒急忙掏出飛進了鴿籠中的信鴿,從鴿子的腿上取出了綁著的一個小紙條。

很快,這個小紙條便被送到了黃蓋的大帳中。

步騭看著急匆匆而來,送上小紙條的士卒,心中舒了一口氣,壓在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地。

這是自己在討逆將軍麾下獻上的第一計,就讓張英的大敗來為自己的一舉成名慶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