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視察會稽郡(三)(1 / 2)

視察完山陰縣這一百畝冬小麥的試驗田之後,孫策極為興奮。

一季冬小麥和一季水稻,這種成熟兩季的生產方式如果在整個江東推廣開來,自己便能夠取得足夠的田稅。

糧食越多,孫策就越有底氣在這混亂的時代戰鬥!

這些糧食,就是孫策的膽!

勉勵了高岱一些話之後,孫策又匆匆視察了餘姚和鄞縣這兩個縣的生產情況。

總體來講,這兩縣的生產規模要小於海鹽縣和長水縣。

不僅僅是鹽的產量和魚的產量,醃魚的產量也大大不如。

正如顧雍當初所承諾的那樣,長水縣的醃魚生產已經達到了每月8000壇。而餘姚縣和鄞縣的產量隻有各自1000壇。

不過,總的來說,每月一共能有10000壇的產量已經讓孫策非常滿意了。

近海的魚雖然好捕,但是大規模的捕撈,魚也會學聰明的。在沒有海船的情況下,能夠達到這種產量,孫策已經很佩服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了。

所以鄮縣生產的福船就是進一步提升醃魚產量的重要工具。

就目前來看,生產福船主要是作為遠海漁船使用的。

孫策真的是很好奇,馬鈞是怎樣憑著自己記憶中隨便畫出來的幾張圖紙,和一個時辰的解說,用了半年的時間,就造出了一艘福船?

孫策其實並沒有向馬鈞說太多的東西,畢竟他並不是船舶製造的專業人員,隻是曾經在博物館裏看過一些福船的介紹。

簡單來說,孫策隻知道龍骨,硬帆,尖底,水密艙這些東西,然後便是按照記憶中的樣子畫了幾張圖交給馬鈞。

出了鄞縣,孫策領著眾人朝鄮縣而去,一路上眾人速度極快。

孫策實在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去看看馬鈞製造的福船,和自己想象中的樣子有什麼不同?

在鄮縣縣令的帶領下,孫策很快就來到了海邊的船廠。

鄮縣距離後世的鎮海不遠,船廠的位置大概就在鎮海一帶。整個海邊上,到處都是忙碌的工人。

海邊已經建起了四座船台。

船台便是建船的地方,當船鋪好龍骨,搭上船體之後,就會被推進水中,在船台的邊上進行進一步的安裝製造。

最左側的船台邊上正停靠著一艘大船。

當然,這個大是相對而言的。與孫策在後世所見過的巨艦想比,這隻是一個玩具,但是在這個時代,如此大的海船應該是名副其實的巨艦吧!

這船通體烏黑,那是上過漆的結果。

放眼望去,整艘船讓人賞心悅目。流線型的船身,黑色的船體上還有一些點綴的紅線,煞是好看。

孫策能夠明顯的看出,這船就是尖底海船,甲板上有兩層船艙,再加上甲板下的一層,一共有三層船艙。

船上用的是硬帆,應該是三桅兩帆的結構。

沒過多久孫策便看到從船上下來一人,正是馬鈞。

“屬下拜見主公!”馬鈞看著孫策拱手行禮道。

孫策笑了笑,擺擺手說道:“德衡不必多禮,先帶我們去看看這艘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