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長劍掛在腰間,隨意中卻仿佛能夠隨時出鞘殺人。
旁人也許看不出來什麼,不過孫策倒是清楚的很。
徐庶乃是三國時期少有的奇才,但是他的劍術同樣精妙。
《魏略》中這樣記載徐庶:“中平末,嚐為人報讎,白堊突麵,被發而走,為吏所得,問其姓字,閉口不言。吏乃於車上立柱維磔之,擊鼓以令於市鄽,莫敢識者,而其黨伍共篡解之,得脫。於是感激,棄其刀戟,更疏巾單衣,折節學問。”
徐庶的劍能殺一人,但是他的謀略可殺千萬人!
所謂萬人敵者,非武藝也!
隻有謀略方能萬人敵,方能克敵製勝於千裏之外。
“奉孝,吾等你久矣!”孫策笑容滿麵的說著,雙手拉住徐庶的袖子,再也不願放開。
倒也不是孫策有同性的趨向,隻是這年頭人才實在太難得,更難得的是徐庶還是寒門士子。
徐庶微微一笑,作為標準的直男,徐庶當然不會認為孫策有什麼別的意思。
他知道,這隻是孫策渴求人才的表現。
“庶特來為主公效力!”徐庶笑著拱手說道。
孫策聞言大喜,拉著徐庶,朝縣衙走去,一邊走一邊給徐庶介紹身邊的張紘和郭嘉。
徐庶與二人紛紛見禮。
對於二人的大名,徐庶自然是有所耳聞。
所謂江東二張,指的便是孫策麾下的長史張昭和從事祭酒張紘。
而郭嘉作為孫策麾下的軍師,也是名聲在外。
進了縣衙堂中,眾人紛紛落座。
孫策命人看茶之後,便急不可耐的向徐庶問道:“元直,如今局麵,可有何教我?”
孫策話音方落,張紘和郭嘉的目光都落在了徐庶身上。
倒不是說張紘和郭嘉不如徐庶,隻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所擅長的一方麵。
比如張昭和張紘都比較善於處理政事,管理後勤。
而郭嘉雖長於軍事,卻更擅長大略,善於洞悉人心。
至於徐庶,如果史書記載是真的,那麼想來他擅長的應該是具體的軍略。至於火燒博望坡是徐庶幹的還是諸葛亮幹的,孫策還真有些記不清了。
等等,火燒博望坡!孫策突然想到這裏,心中似乎有了一絲明悟。
徐庶見孫策如此急不可耐,也不客套,直接開口道:“主公所慮者不外乎是江夏水軍。以吾所見,我江東水軍暫時並非是江夏水軍的對手。”
頓了一下,徐庶繼續說道:“不過,打仗向來是正奇結合,有正便有奇。正兵雖好,但有時奇謀的效果更好,更能出人意料。”
“元直可是有何奇謀?”孫策開口問道。
徐庶點頭,笑著說道:“所謂奇謀便要出人意料。我水軍新敗,江夏水軍定然會以為我軍要敗逃。那麼我等便反其道而行之,假意敗逃,隨後以火攻圍之。”
孫策聞言頷首,果然與他想的一樣,用火攻。
“既然如此,我便任命元直為我幕府軍師,此戰便交由元直部署!”孫策向來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直接將指揮權交給了徐庶。
“庶必不負主公所托!”徐庶笑著起身,拱手領命。
(第二更,感謝書友修嵐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