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武漢三鎮的設想(2 / 2)

也許是觸景生情,也許是機緣巧合,孫策已經下了決定,孫權的事情該解決了。

孫策腦子裏的胡思亂想,被淩統的聲音所驚醒。

“主公,末將幸不辱命!”淩統跳下戰馬,單膝而跪,提著黃祖還在滴血的人頭,朗聲說道。

孫策笑了笑,點了點頭,看著那圓睜的雙目,心中頗為唏噓。

想了想,孫策還是說道:“將黃祖頭顱硝製好,命人送往江都,祭祀先父!”

沙羨城內外,剩餘的事情,孫策已經不想去管了。

給徐盛囑咐了幾句之後,孫策帶著親衛營,在高順陷陣營的一並護衛下,往武昌而去。

此時的武昌,與後世的武昌並不在一個地方。

此時的武昌,位於長江以南,沙羨以北,沔口以東。

也就是在漢水和長江交彙的地方。

這裏是江漢平原的中心地帶,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商貿繁盛。乃是一等一的好地方。

這地方,也是江夏黃氏曾經的統治中心。

黃祖之所以將江夏郡的郡治從江北的西陵縣,轉移到江南的沙羨縣,正是與此有關。在這肥沃的平原上,黃氏家族幾乎占據了所有的良田,共計數萬頃之多。

如今的武昌還是一個鎮子,屬於沙羨縣的範圍之內。

武昌鎮內,尚未築城。

曆史上,這個任務是有孫權完成的。

如今,自然由孫策來做。不僅僅是武昌城,孫策計劃在漢水與長江的交彙處,建立三座城池。

一為武昌城,一為漢口城,一為漢陽城,是為武漢三鎮。

屯兵於三鎮之中,可完全扼守這一戰略要地。

沒錯,孫策打算將自己的治所遷往武昌。

之所以遷往武昌,是為了更好的統治江夏和長沙二郡,同時也是為了進一步攻掠荊州。當然,削弱吳郡四姓的影響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隨著孫策統治範圍的不斷擴大,吳郡四姓的影響力將會不斷削弱。

地盤的擴大,將會使孫策得到更多的人才,尤其是荊州文學昌盛,人才尤其不缺。人才的不斷增長,將會稀釋吳郡四姓子弟在東吳官僚隊伍中的重要性。

淮南士族和荊州士族的加入,將會大大降低吳郡四姓的影響力,這是孫策樂於看到的事情。

第二日,當孫策到達武昌鎮的時候,也被其繁華所驚歎。

這裏早就應該建立一座城池了,一座高大堅固的城池,以保護這裏繁榮的商業,發達的農業,富足的百姓。

至於吳侯府,孫策並不打算勞民傷財的去建。

鎮外的江夏山上,有一座巨大的別墅。

這別墅,乃是黃氏家族的產業,規模宏大,建築精美,作為吳侯府是完全夠了。

當天,孫策便率軍進駐了這座新的吳侯府。

自戰爭開始之後,其中的黃氏族人便逃得差不多了,大多在沙羨城中。

守在別墅裏的是一些侍女和僮仆。

這些人,孫策還信不過,所以便命人全部將其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