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毒性肝炎是指由肝髒的炎症、組織學及生物化學的異常征象持續超過6個月,病情無明顯好轉,或肝內有活動性炎症變化者。引起肝髒炎症慢性化最常見的病因是各型肝炎病毒,甲型與戊型肝炎一般預後較好,不演變為慢性肝炎,乙型、丙型及丁型病毒感染,因感染者個體的差異,一般可轉化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發性肝癌,而乙肝病毒最常見,占慢性肝炎的80%。根據組織病理學和臨床表現,可分為慢性遷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動性肝炎。慢性遷延性肝炎一般呈現良性經過,預後較好;慢性活動性肝炎預後較差,隨著病情進展逐漸演變為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本病目前尚無特異性治療方法,臨床應預防為主,注意休息,勿疲勞,調節情誌與飲食,合理用藥。本病相當於中醫“脅痛”、“黃疸”、“癥積”、“虛勞”等病的範疇,本病的發生多因飲食不節,過度勞累,或鬱怒傷肝,又外感濕熱疫毒之邪,內外相擾,形成濕熱、氣滯、瘀血、痰結,膠著難去,漸致肝、脾、腎髒功能失調,出現氣血陰陽虧虛的病理轉歸,形成邪盛正虛之候。本病的特點是病勢纏綿,病情反複波動。故治療上應以祛邪扶正為大法,祛邪的具體治法有清熱、祛濕、解毒、行氣、活血、化痰等,扶正的具體治法有健脾、滋陰、溫陽、益氣、養血。
茵陳五苓散加味方
“組成”黨參、茵陳各30克,茯苓、澤瀉各20克,白術15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健脾除濕。
“用途”適用於慢性肝炎,脾虛濕困型。症見形體困倦,精神疲乏,腹部脹滿,納呆便溏,舌淡紅,苔白膩,脈緩滑者。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肝鬱脅痛者加鬱金、柴胡各15克,丹參、白背葉根各20克;乙肝表麵抗原陽性者加苦參、蠶砂、虎杖各15克。
升肝健脾湯
“組成”黃芪15~30克,柴胡10克,生麥芽10克,當歸10克,川芎6克,丹參10克,鬱金10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10克,雞內金10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升肝健脾。
“用途”適用於慢性乙型肝炎,肝虛氣陷型。症見乏力納差,肝區隱痛,厭油腹脹等。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20天為1療程。
參苓白術散加減方
“組成”桔梗、白術各12克,茯苓25克,甘草6克,扁豆20克,山藥、黨參、虎杖各15克,薏苡仁、雞骨草各30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健脾滲濕,益氣和中。
“用途”適用於慢性肝炎,脾虛濕盛型。症見疲倦乏力,食欲不振,頭暈,腹脹,舌淡,脈弦細或沉細。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舌苔厚膩者加茵陳30克;肝區疼痛不適者加丹參、鬱金各12克,或三棱、莪術各10克;失眠,舌淡紅者加梔子10克、酸棗仁12克;胃納差,加神曲15克、麥芽20克。
舒肝解毒湯
“組成”當歸12克,白芍15克,柴胡15克,茯苓15克板藍根15克,敗醬草15克,茵陳30克,川楝子12克,銀花15克,公英15克,甘草6克,生薑10克,大棗5枚。
“製法”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
“功效”疏肝健脾,清熱解毒。
“用途”適用於急、慢性乙型肝炎,或右脅肋疼痛隱隱,或兩脅脹痛不舒。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疏肝理氣複肝湯
“組成”柴胡10克,白芍10克,丹參30克,當歸10克,鬱金10克,青皮10克,白蔻仁10克,白術10克,梔子10克,龍膽草10克,連翹10克。
“製法”水煎50分鍾,去渣取藥汁。
“功效”疏肝理氣,清熱利膽。
“用途”適用於遷延性或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症見脅肋脹痛,脘腹滿悶,噯氣頻作,食欲不振,因情誌波動而增減,口幹口苦,舌苔薄白,脈沉弦。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兩脅脹痛甚者加川楝子9克、片薑黃9克;脘腹脹滿甚者加厚樸9克、枳殼9克、木香6克;黃疸及小便深黃者加茵陳15克、車前子15克、金錢草15克。
清肝瀉火複肝湯
“組成”龍膽草10克,梔子10克,當歸10克,夏枯草10克,菊花10克,連翹10克,板藍根15克,大黃10克,木通10克,丹參30克,鬱金10克。
“製法”水煎50分鍾,去渣取藥汁。
“功效”清肝瀉火。
“用途”適用於遷延性或慢性肝炎。症見脅肋灼熱疼痛,或脅下有瘴塊,頭暈耳鳴,目赤,口幹口苦,大便幹,小便短赤,舌邊絳苔黃,脈弦數。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口幹欲飲水者加生石膏15克、麥冬9克;脅肋痛甚者加川楝子9克、元胡6克;舌絳無苔,心煩口苦,不欲食者加石斛15克、枇杷葉9克、生穀芽9克、幹生地9克。
健脾解鬱湯
“組成”黨參、板藍根、白術、丹參各15克,白芍、柴胡、鬱金、陳皮、黃芪、茵陳各10克,半夏曲12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疏肝健脾和胃。
“用途”適用於慢性肝炎,肝鬱脾虛型。症見倦怠無力,納呆腹脹,脅肋脹痛,口苦等。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1個月為1療程。
舒肝開肺湯
“組成”柴胡10克,赤芍30克,當歸15克,丹參30克,生牡蠣30克(先下),廣鬱金10克,桃仁10克,土元蟲10克,紫菀10克,桔梗10克,川楝子12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舒肝開肺,通利三焦,活血消脹。
“用途”適用於慢性肝炎,遷延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所致的肝性腹脹。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舒肝活血湯
“組成”柴胡9克,全蠍10克,山楂15克,黃芪20克,茵陳20克,鬱金30克,丹參30克,赤芍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三七粉(衝)2克。
“製法”上藥水煎服,每日1劑,12周為1療程。
“功效”舒肝解鬱,活血化瘀。
“用途”適用於慢性病毒性肝炎,肝鬱氣滯血瘀型。症見腹脹,肝區刺痛,乏力納差,舌紅苔薄黃,脈弦數者。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解鬱通絡湯
“組成”柴胡、鬱金、香附各10克,茵陳、丹參、絲瓜絡板藍根、白芍各15克,枳殼6克,白花蛇舌草、甘草5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疏肝理氣通絡,清熱解毒化瘀。
“用途”適用於慢性乙型肝炎,肝鬱絡阻血瘀型。症見體倦乏力;食欲不振,脅痛腹脹,嘔吐惡心,小便黃,舌暗紅或有瘀斑,脈弦或滑者。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20劑為1療程。
利濕清熱方
“組成”龍膽草9克,白花蛇舌草15克,生薏苡仁30克,黃芩12克,青黛3克,柴胡根12克,黃連6克,蘇葉9克,夏枯草15克,土貝母12克,赤苓15克,生甘草6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清熱利濕。
“用途”適用於慢性活動性肝炎,乙肝表麵抗原陽性者。症見體倦乏力,肝區疼痛,腹脹,厭食油膩,食欲不振,鞏膜黃染,小便苗,舌紅苔黃,脈滑數者。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溫化寒濕複肝湯
“組成”茵陳30克,白術10克,砂仁10克,製附子6克,幹薑6克,黨參10克,茯苓10克,豬苓10克,丹參30克,生薏苡仁15克,厚樸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