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作者:陳冠任

周希漢打了一輩子仗,堪稱我軍的傑出戰將,他戎馬生涯有三個最突出的特點。

一是身上沒有一塊傷疤。

二是他的好朋友不多,但與陳賡、李成芳、許世友等人是“鐵杆”。

三就是他的驕傲。

1945年10月,周希漢從中央黨校畢業後,被任命為4縱10旅旅長。在返回太嶽的路上,他與部隊一會合,就參加了同蒲戰役,前去攻打趙城。

周希漢離開部隊一年多,按慣例,應先了解一下部隊的情況,再逐步進入工作,但同蒲戰役的戰鬥形勢卻不允許他這麼做了。在向趙城急進的途中,周希漢聽了政委劉忠、副旅長楚大明的情況介紹,然後,不顧十多天的旅途勞累,邊行軍邊閱讀上級有關這次戰役的指示和10旅製訂的行動方案。他覺得這個方案訂得穩當周全,麵麵俱到,但沒能反映出黨中央對此次戰役要求的精神,即盡快斬斷同蒲鐵路,阻敵北上的戰鬥要求不能充分實現。

他找到劉政委和楚副旅長,說:“就攻占趙城這個具體任務而言,這個方案不會有太大的困難,是可行的。但黨中央發起同蒲戰役的目的,是為了阻止胡宗南部繼續北調,保障劉、鄧主力順利實施邯鄲戰役,這是關係中央戰略布局的大事。這個我們必須考慮。如果我們的行動被敵先行發覺,胡宗南部利用同蒲鐵路北上,兩天就可到達臨汾;閻軍從太原乘火車南下,半日也可到達。如果這樣,整個戰役能否進行,就成問題了。”

“你的意思呢?”楚副旅長問。

“據此我們應在隱蔽、速度上做文章。”周希漢說,“一、取消在此休息的計劃,部隊明日(28日)淩晨出發,在居民起床前,越過人煙較稠密的地段進入霍山;二、利用霍山山高、溝深、林密、人稀的天然隱蔽條件,加大行速,爭取黃昏前到達山口的水頭村一帶隱蔽待發;三、我帶三個團長及有關人員乘馬先行,迎接先遣偵察人員的報告,到現場給各團區分任務;四、充分發揮洪趙遊擊大隊人地皆熟的條件,乘黃昏繞開村莊,分別將各分隊直接帶到敵外圍據點之前,出敵不意,突然發起猛攻。爭取29日午前肅清城外之敵,占領城關,轉入登城準備。”

按照周希漢的方案,28日夜,10旅各部突然進攻,29日晨就結束了外圍戰鬥。隨後,攻城戰鬥一打響,東、南、北三路一舉突破敵城垣防禦,五個小時即殲滅城內之敵,西逃的三百多人亦被設伏的20團部隊全部俘獲。這一仗斃敵兩百餘人,敵督導司令張榮凡以下一千七百多人被俘獲。

10旅在同蒲線上第一次攻城戰就打得如此幹淨利落,上下一片歡騰。戰後,周希漢向陳賡司令員彙報時說:“這次改方案,開始還挺擔心的呢!”

“擔心什麼?怕讀了一年書,打仗疏遠了?”

“這倒不是,怕閑言碎語,怕說我‘驕傲’呢!”

陳賡笑著說:“你有驕傲的個性,但是沒被驕傲絆倒,這個本事高。”

因為驕傲,周希漢還耽誤過自己的“提升”。

淮海戰役後,周希漢直接從旅長被提升為10軍軍長。晉升前,二野政委鄧小平特地找他談了一次話。鄧小平說:“周希漢,這十年來,我們在你的使用上是有意壓了壓的。你早就可以當軍長,曉不曉得為什麼現在才提你?”

周希漢頗有自知之明地回答:“是不是領導上認為我驕傲?”

“對,就是為了這個。我們就是要殺殺你的傲氣,驕傲有時候是一個優秀指揮員的最危險的敵人。”鄧小平說。

誰知周希漢聽了後,嘿嘿一笑,說:“老首長,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這個弱點自己也知道,就是很難改。”

鄧小平正色道:“改得掉得改,改不掉也得改。你如今是人民軍隊的高級指揮員,為了革命的事業你必須給我改掉。”

可是,周希漢至死都沒改掉驕傲的“毛病”。

(摘自《中國人民解放軍傳奇將領紀實:猛將》)周希漢打了一輩子仗,堪稱我軍的傑出戰將,他戎馬生涯有三個最突出的特點。